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11岁儿子受辱跳楼之后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1-16 15:12
标题: 11岁儿子受辱跳楼之后
“从那以后,保护万千宽儿,成了我们的使命。可我也多想在这万里的云层里和你相遇……”2024年1月12日,张定杰发布了一条从飞机舷窗拍摄的云海视频,并配上了这样的文字。此时距离儿子张宽去世已经过去了两年多。
# Q  R% O) K. i/ X. T6 A0 C: T% h; o6 E, t6 D; t, q
  2021年11月9日16时左右,张宽放学后从自家小区的一栋高楼跳下,结束了11岁的生命。- o) m/ ?! k  P8 J0 h
1 z/ r! w5 H9 S$ y+ J
  事发后第三天,张定杰、汪蓓蕾夫妇看到了儿子留下的遗书:“我,本人张宽,诚(注:别字,应为承)认:本人的死亡不与父母、家长、社会、国家有关,只和邹某有关,她用暴力的手段。”遗书中所说的邹某,是张宽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1 c  `, E' u3 S7 @/ w4 y  d
4 I! A, A: }, {
  通过教室内的监控视频,张定杰夫妇发现,事发之前,邹某曾多次在班里公开贬损、羞辱、责骂张宽,仅出事当天就有8次。  L. Z8 x5 ~: P& [1 p8 G* V* I
  D% s! i6 Z& H. \
  愤怒的二人以侮辱罪、虐待被看护人罪将邹某告上法庭。
: b* @# D2 R! s' h1 H% U4 A! G0 B2 e$ J
  2023年8月,该案一审宣判。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人民法院认定被告邹某不构成侮辱罪、虐待被看护人罪,宣判其无罪。张定杰当庭提出上诉。同年11月21日,二审开庭。“邹某对张宽的行为是属于正常的教育惩戒还是侮辱”成为控辩双方争论的焦点。张定杰和汪蓓蕾坚持:“惩戒不等于打骂,批评不等于侮辱。”, U  e1 v; N3 V! [( h: F
: R: E7 F$ Y0 I( t3 Q6 m( {4 _
  失去儿子的两年多里,张定杰夫妇也走上了一条艰难的“自愈”之路。他们努力寻找张宽自杀的真相,也将“治愈”当作自己的使命,为遇到类似困境的青少年和家长提供法律和心理援助,希望尽己所能避免类似悲剧再度上演。 张宽坠楼的小区(左)与学校(右)仅隔了一条马路。悲剧发生
8 K' I, o* g4 u6 Y2 w5 f% D, M  S' |9 `; R2 l( x
  去年10月,记者在张定杰工作的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办公室里初次见到了他。彼时,夫妇俩离开九江、来到上海已有半年。# H; R; V& v4 K% V/ `5 A/ J

/ O' h" K5 r; Y, }  在此之前,张定杰为了打官司曾先后换过好几次律师,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搜集证据方面,几乎都是他亲力亲为。后来,他干脆辞掉了已经干了15年的交警岗位,转行成为一名律师,亲自代理张宽一案。- b+ b# R1 i# u  M( o0 ]" B

1 A* X& b) d& S! d" ]  张定杰受聘于上海的一家律师事务所,除了代理交通类案件外,更多地则代理青少年自杀、校园霸凌等案件。汪蓓蕾也将自己的心理咨询工作室搬到了上海,已经为近百例与张宽有着同样遭遇的家庭,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Q5 Y) Z( D6 [
3 v( h/ {2 E. k# f
  时隔两年多,张定杰已经能够相对平静地述说这两年来的痛苦与艰辛。可当他提到悲剧现场的细节时,压抑的情绪还是在这一刻决堤,眼泪汩汩地冒出来,泪痕布满了他涨得通红的脸。: W- B1 I3 i. B3 V

- q/ [5 m2 Z5 g. I+ w2 B* |! f! t1 s  张宽出事那天,正好是汪蓓蕾父亲汪爱民的生日。张宽中午放学后回家时就跟汪蓓蕾说好,等他放学后一起做羊肉串和榴莲蛋糕,给姥爷 庆祝生日。他在临走前还嘱咐汪蓓蕾,一定要等他回来再生火。汪蓓蕾笑着答应他,却再也没能等到儿子回家。) O- c; \( j" R

/ ?6 s+ X" o: i5 _) Y. P) H  张宽就读于九江市双峰小学濂溪校区。为了儿子读书方便,张定杰夫妇几年前就把家搬到了马路对面的极地盛世名都小区。从学校到家步行只需要五六分钟,但这天下午,到了时间还不见张宽,汪蓓蕾就出发去接儿子。
9 u# |6 {7 P/ }( ]& t0 b6 b8 c9 D3 _, Y1 m3 x2 v) e
  出门后不久,她就听到了一个噩耗:有个男孩从小区一幢高楼上跳下,自杀身亡……% h; f% r0 {. w6 o' T% f

3 r8 g. l& s* t2 w; l  当时,还在上班的张定杰正往家赶,在小区门口遇到了汪蓓蕾。“我爱人那时候已经不行了,整个人都瘫了。我扶着她往那栋楼下走,边走边安慰她‘不会的,不会的’,但其实那时候我心里已经有不好的预感了。”张定杰回忆,“我是最先走过去看到孩子的,他就躺在那里……”张定杰只觉得脑子“嗡——”的一声,整个人就躺倒在地上,失去了意识。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反应过来,开始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啊啊”大喊。汪蓓蕾发了疯似的想爬上那座高楼“和儿子一起去死”,被周围的人拽住……
# w+ ~. e/ L2 Z! p  m% c: b" [4 `  o0 X0 y  E
  事发后,张定杰一家陷入了极度的悲痛。夫妇俩住进了附近的一家酒店。“家已经回不去了,到处都是宽宽的影子。”汪爱民回忆,那几天,他几乎24小时守着女儿,“怕她再做傻事”。  n. |( U! O9 [9 _" q, k4 V

  [0 g) U- q. |- f3 ?9 `  张宽去世后的第三天,当地政法委、公安局、教育局和双峰小学的人员与张宽家属开了一场协调会,主要内容是对张宽的死亡做出责任认定。会议从下午3点半一直开到了次日凌晨4点。正是在这场会议上,张定杰夫妇第一次从警方获悉,张宽自杀时身上留有一封遗书。
2 m" B! ?3 V; T8 G" H
. h: A+ ?, S& h! s3 v$ C  遗书中提到的邹某,正是张宽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遗书落款处还签着张宽的名字、印着手指印。 张宽留下的遗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3 F# W0 ?) r0 K1 H1 f5 @  消失的试卷
& `3 S: A+ u) Y* t6 ~, ~0 n& x& Z8 G- s* n/ F
  遗书寥寥几行,矛头直指邹某。师生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成为此案的关键。
3 l5 b- M  J( K3 @. n5 ?$ }* N  b) d( K/ D! V+ [
  监控视频是还原真相的关键,但获取并不容易。张定杰说,事发后,他们曾多次要求查看教室里的监控视频,但被告知只能看到图像,没有声音。拿到视频后,张定杰在电脑城找了个技术人员,“对方很轻松地就恢复了视频声音”。/ Y( l$ p7 l# R9 F) H/ u6 U

" S3 _! l- \, K8 q' I5 l/ S  借助教室内的监控视频和二审法庭上控辩双方的对峙,可以大致还原出事发前后的课堂——# K9 W. ~. Y  c3 s- q$ t3 P2 e$ S
5 A( \* b& A; M2 c4 x
  “张宽是欠债大王,全班你欠的债最多。试卷试卷不过关,小册小册不过关,作文作文还欠债。”2021年11月9日上午的语文课上,邹某批评张宽。这是事发当天监控中邹某对张宽的第一次批评。汪蓓蕾说,事后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搞明白邹某为什么要这样批评张宽。1 P1 B, {1 ~& h6 Q

4 o7 j! x" ]& T3 Z9 @7 d  事发数天前,邹某曾布置过一张试卷,张宽和同学做完后一起交了卷子,中午就回家吃饭了。0 P- C$ `7 x" Q) K4 Y

' @" }) r. @- w; @/ V' L0 I7 K7 t  张宽是班里为数不多的中午回家吃饭的学生之一。$ k' D$ O& H2 A
6 z. `) H( ~5 c3 _, e
  此前,张宽也一直在校吃午饭,后来因为食堂拆除改造,学校将餐饮外包给了一家南昌的公司,汪蓓蕾担心影响饭菜质量,从11月起就停报了“课后服务”,让张宽每天回家吃午饭。张定杰夫妇事后想来,这或许成了邹某针对张宽的原因之一——他们从该校其他老师口中得知,如果班里的孩子都参加“课后服务”,班主任会有一笔1000元的奖金,“张宽不参加课后服务,影响了邹某的KPI,她心里有气。”
: L, d- h0 i* y8 T7 E. |8 x; x8 C2 z; M
! H# w; j- E1 b7 k' p, O- D+ q  也正是因为张宽回家吃午饭,所以那天他并没有领到批改后的试卷。而这张试卷事后竟然不翼而飞,至今没有找到。
9 n4 ~2 F  q5 a+ ?
) n( D+ [- a3 c% R" I  监控视频显示,事发前一天的语文课上,邹某曾严厉质问张宽为什么没有交回试卷。11月9日上午,张宽答应邹某,第二天将一张用手誊抄的新卷子交给邹某。当天下午,邹某临时将第一节课调换成了自己的语文课,课上又对张宽发难。
0 p) ?6 d3 J* j
9 k/ d( R# {9 \6 g  视频中,14时11分,张宽两次举手试图回答问题。
# t, [8 Y7 |7 {- B6 i7 k
/ {- O$ S& ]2 M/ Q  “下午刚上课的时候张宽坐得这么端正,还举手想回答问题。怎么会马上要去自杀呢?邹某事后又怎么能诽谤张宽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呢!”张定杰在二审法庭上说。
( ^. r7 x* P6 ~* j) C/ ]2 b& _) Z& i+ a0 I: R. G* g) I; v1 ~
  几分钟后,邹某走到张宽身边,继续催其交试卷。) D; j+ g6 w, t* U% S% y
7 v( v; g! f2 O1 P" }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张宽是我们班的骗子,言而无信。”邹某说着,将张宽从座位上拉起来。因为邹某背对摄像头,无法确认邹某如何将其拉起。但张定杰夫妇坚持认为邹某是掐着张宽的脸让他站起来的。据《南方周末》此前的报道,班里另一位学生曾向警方证实了这一点。
( q. ?$ b9 ]5 i5 F' f; h0 a+ N9 u7 X, C0 W/ f
  邹某又问张宽找到卷子没有,张宽回答:“没有。”  t2 C( `( c8 O6 J6 {) r
+ w' S/ Q/ j2 ?: g4 d& V9 \) o; k# `
  邹某继续说:“你告诉我,什么时候可以全部写完?回答!大点声,让所有人帮我作证……明天早上?你明天早上又请假不来了!”课堂上一阵哄笑。( s; u" K0 s1 I
6 G! [( i6 }( H$ E4 u! s
  “邹某向张宽要的是一张他根本就没有领到的试卷,怎么订正?怎么交?”汪蓓蕾在二审法庭上愤怒地质问邹某。他们一家认为,“正是邹某一次又一次的逼问,把张宽推向了对面的24楼。”
, s: z1 G. e. T2 C
. P' Z- J% H  k3 M, a8 t! s3 b  几分钟后,已经回到讲台开始讲课的邹某又对张宽吼了一声:“你的语文书呢?”她再次走到张宽面前,翻看张宽的作业本,先说“错别字一大堆”,又举起本子说:“看看你的本子,你是有多穷?你中午没吃饭吗?要咬本子吃?我就不相信本子会自然地破损,这绝对是人为的,中午没吃饭所以要咬本子吃。”全班再次哄笑。; C' L  E! X9 T7 n4 C2 \: j
& d7 h$ g. q% n3 Q: d
  邹某返回讲台,拿了一个本子丢给张宽:“来,你太穷了,送你一个本子吧。希望这个本子明天不会又被你吃了。”! k' d7 r" p; d! Z& d6 s& i

( R9 Q* W! \# [* [* @0 T* g" S  张定杰在法庭上强调,张宽的情绪就是在这一刻急转直下的:“视频里孩子的脸色和之前完全不同了,他非常低落,还向左边的窗户看了一眼。”张宽所看的方向正是他自杀跳下的高楼。张定杰说,在以往的教学中,邹某曾多次辱骂学生:“你还不如找个对面的高楼跳下去呢!”邹某当庭否认自己曾说过这样的话。
2 Y. \: A, G" B) O
( g! Y+ ]5 v( z& M3 q: T  几分钟后,邹某在教育另一位学生时说:“你也要学张宽是吗?你也要请假不来是吗?”她还说,没有信用的人,以后到社会上也无法立足。6 x) m' {2 M# g( u1 ~: o

, d3 o; Z; ]& N  张定杰认为,邹某作为老师,这样的话语否定了孩子的未来,对张宽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从他的神色和坐姿来看,他已经崩溃了”。在14时30分到14时51分的监控视频中,张宽再也没有心思认真听讲,先后5次望向对面的高楼…… 张宽生前就读的学校。“惩戒不等于打骂,批评不等于侮辱”
  [7 O" I6 G* B2 u
5 J! [* u0 c" k4 l3 ^8 T  在能够看到的视频中,张定杰和汪蓓蕾也看到了自己此前不了解的邹某的另一面。
$ V3 q4 e: d' i; w5 H; _5 M) P6 O! ^- N
  视频显示,邹某曾多次把张宽叫到办公室,此外还有肢体接触、罚站、调换座位和批评讽刺。比如11月2日9时40分的视频中,邹某在检查作业时,先用手推了一个学生的头,而后又用书挥向张宽的头说:“张宽,你原来不是很老实的人吗?现在变鬼了是吧!”
2 g& _5 J5 r; t1 H- t* ?9 w- T1 b
  在整理张宽遗物时,他们发现邹某口中那个被他“咬”了“吃”的本子,仅仅是其中一页缺了一个角。在那页作文纸上,张宽写了一篇名为《暖》的作文提纲,记录了三件妈妈为他所做的温暖的事。  E! _; Z  H' z' X; e; t

; e+ n4 U9 Z) Q6 L4 F8 W" R  汪蓓蕾说,事发后他们才认清了邹某。张宽出事后,到那年年底,邹某才被调离。很多细节都是这之后才从其他学生和家长口中得知。家长们也很无奈,因为“孩子在她手上”。
% u/ S8 B- h: ]: r1 H8 N3 K# x8 {* |9 N( z# ^0 b# q2 n
  张宽的悲剧发生以后,邹某从未公开回应过此事,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的采访。记者曾数次联系邹某,电话均没有接通。只能通过资料证据和庭审时她的陈述、申辩,拼凑一些片段——
7 {- a' T  d4 X7 g! X* \
% W/ p0 S( z( H  张宽所在的双峰小学是九江的名校,条件优渥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张宽所在的濂溪校区属于郊区,生源家庭条件较本校区稍次,张宽的家庭条件在班里数一数二。
! ~5 X9 o; Q9 r! J$ ]) C1 ^5 j. A7 o0 R0 K; @3 K
  “我们是邹某在班里为数不多可以宰割的‘肥肉’。”汪爱民是一名老警察,在九江创建并多年负责警民共建少年警校,人称“老班长”“营长老爹”,在当地颇有名气。他的同胞兄弟中也有多人在九江当地担任要职。# s- f. W3 c3 j' m: ^& z

4 s2 e* c# J4 X- n5 E' Q. J# k  汪爱民说,邹某此前表现出来的都是自己对张宽不错,不但让他担任中队长,还经常发一些他在学校表现优秀的照片给汪爱民和张定杰。他们也“投桃报李”,经常请邹某及其家人吃饭,负责安排邹某和家人到庐山休假的住宿、餐饮等,且多在旅游旺季。 此前,邹某常给张宽(举牌手)家人发来他在学校表现优异的照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 N- A: m7 W0 U# r; W$ k, X  “邹某掌握了班里所有孩子家长的职业,然后根据不同的职业去让人帮忙。”张定杰说,每年邹某都会请身为交警的他帮其“审车”,“每次我都要去她家把车开走,年审办好,再把车给她送去。”- J, v6 x8 i$ w/ O: s

  s/ |$ q- l/ e4 w' `% O- C5 P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邹某还找过做工程的家长帮忙安装教室监控,让做房产中介的家长帮她买房,去学生家长开的餐厅“免费用餐”……多位家长表示曾给邹某送过红包,有的还不止送了一次。
2 s& o( ?3 K# L) ?9 ?3 Z$ ]
, X7 R; [) w! F( [  2022年7月10日,九江市教育局通报了对邹某的处罚结果:邹某存在违规收受服务对象红包,接受服务对象宴请和庐山住宿安排等问题;存在违反工作纪律,不正确履行职责,在课堂教学中多次对多名学生有讥讽、歧视行为和让学生相互批改作业等违反师德师风的问题。对邹某作出给予党内严重警告、降低二个岗位等级、调离教学岗位的处罚决定。 张宽出事前,这曾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 r% f1 N4 Y& A1 X5 t  事发后数月,张定杰夫妇根据视频及其他家长的反映,多次向九江市教育局提供邹某讥讽、歧视学生、收受家长贿赂的线索,并在2021年底以刑事自诉的方式,将邹某以涉嫌侮辱罪、虐待被看护人罪告上法庭。他们认为,邹某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违反师风师德的问题,而应该被追究刑事责任。/ t! M  L; `9 X7 Q" ^
- u( S- R" d- {. R  U
  2023年8月9日,该案一审宣判。法院认定,被告人邹某不构成侮辱罪、虐待被看护人罪,宣判其无罪。张定杰夫妇当庭提出上诉。# u( q4 n6 N3 \' Z4 ]
6 x5 O% }6 t6 f4 F/ _3 J+ g
  同年11月21日,该案在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在长达11个小时的庭审中,张定杰方终于当庭播放了涉案课堂视频,一审法院曾因设备问题导致课堂视频无法播放。张定杰夫妇认为,这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一审结果。8 P! r! m& [1 L4 c3 P4 X+ n
, c) Z) ~- X  ^1 P% Q8 Q( A$ T
  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依然在于:邹某对张宽的行为是属于正常的教育惩戒行为还是侮辱行为。
) @3 G- t$ i# V+ Y
. A% U( P; d; l2 ]& g6 f+ K# n* U  张定杰方认为,邹某对张宽的语言和行为具有主观故意和公然性,邹某在全班公开贬损、羞辱张宽,带头对其进行霸凌和人格侮辱,仅出事当天就有8次,最终酿成了悲剧。0 r7 Z. E; F' B+ L. G
2 {! N; V2 N( ^$ d! }
  “惩戒不等于打骂,批评不等于侮辱。”二审开庭前一天,汪蓓蕾专门从四川请来了民间教育人士计钦敬,并在法庭上反复引用了他的这一论点。
, s. R( Z+ p0 s! r; q7 R9 S; R
& V* J8 ~1 w9 ~. T2 w  邹某一方则反复强调,她对每个孩子都会批评教育,并不是单独针对张宽一人。她对张宽所做的是正常的教育行为,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侮辱。“批评学生是正常的教育行为,希望大家对善意的教育惩戒多些包容。”邹某在法庭上说。
) g8 v+ I4 U; X" j* }' b& r; e$ E% O1 q$ {
  自愈,治愈
6 R- x8 F: c' {  [" |) w4 |: I& }1 y1 b# ^) a% V+ H
  痛苦中,张定杰夫妇选择离开九江,来到上海。* v0 X9 a* `4 P, i$ k; v

) o- _9 u) `) ?  h0 ^: }% E$ {1 q  张定杰成为律师后,许多有类似经历的家长看到了张宽的案子,慕名而来。代理这类案件的难度往往很大,张定杰却接手了很多,他把这看作儿子留给自己的使命。
+ \4 j3 f% t* y$ I
; S: ]  l) J3 D2 c9 g8 ]% {  “这样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张定杰说,“家长往往会处于巨大的伤痛之中,证据一般又掌握在学校手中,取证很难,加上来自各方的压力,99%的家长会选择接受调解,放弃寻找真相。”
0 A9 }4 F+ Y( L" K6 B- g- j- y( X( J; L2 p) a  x7 t# {
  张宽去世后,九江当地也曾出现很多流言,比如称张宽患有癌症,是他不想拖累家庭、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邹某方也在庭审时曾将此作为张宽的死因之一。
$ w  h4 |9 W" a0 L& N6 D- f
$ y8 d$ L7 Y- z/ g3 }0 S: t" |  事实上,九江警方在当地五所大医院均未查到张宽的医疗记录。“张宽一直非常健康,他有没有癌症,查查他的医保卡就行了。”张定杰说。" g' N1 `% e! ^$ g# k# V
% O) C, Z" M) d8 u: u+ ?+ ^% b
  邹某称张宽曾请假一学期。汪蓓蕾当庭出示了张宽在那个学期的作业和记满笔记的课本,以及当时他们与邹某沟通张宽学习情况的聊天记录。
8 x1 a# J+ y9 b6 d' e7 U$ \* n8 k4 O
  张宽出事后,汪爱民的大家庭也分崩离析,几乎断绝往来。他的兄弟曾不止一次地劝阻他和张定杰夫妇,不要再继续追究学校和邹某的责任,不要在网上发布相关信息,早点拿了赔偿款息事宁人,有一年过年甚至还动手打了汪蓓蕾。/ O* s* ^1 x9 t. q- ?: _

( x+ T7 L. |4 g9 Y' c  张定杰知道坚持的不易,所以更加敬佩并愿意尽力帮助这些坚持下来的家长。! ?; b! J) ]* f5 c$ I3 m1 L" G  X

8 v) O4 o) I1 D' A  去年,他接手了一个发生在某一线城市的案子,一对高知夫妇多年求子,好不容易通过试管生下儿子,万般疼爱。没想到孩子却在12岁那年,因为开学那天误走进了女厕所,而遭到全班同学耻笑。不堪受辱的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痛不欲生的父母,苦苦寻找真相。
  Z9 h; M4 o& p& O5 O% M
1 f+ w0 w9 X% f- F% Z  {, S8 s  随着调查的深入,张定杰发现这个案子和儿子的案子很像,都是老师事先看到了孩子的遗书,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及时告知家长。
/ c5 L2 A0 f( n" W0 Z( l
+ T$ a5 P/ k/ x2 k; {2 E$ o  他很痛心,甚至痛苦,这样的悲剧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但面对悲伤的父母,他却很少把这种痛苦表现出来。“跟他们一起哭有什么用呢?他们越悲伤,我就应该越理性地去帮助他们。”他说,当下最要紧的就是找到更多、更有力的证据,还原事情的真相,只有法律的公平正义才能真正治愈家长心里的伤口。
$ ]1 t0 ~' S. E( T! r. E3 p5 K4 N: h# W1 X
  汪蓓蕾性格温柔,失去儿子后身心遭受严重打击,很难大声说话。在二审开庭的11个小时里,她却始终坐在原告席上,或声音洪亮地陈述观点,或将证据高高举起,铿锵有力地驳斥对方,像一个“斗士”。 汪爱民与张宽几乎朝夕相处,祖孙情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f2 Q( T# j: `  \- f! _
  汪蓓蕾多年前曾是九江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后来辞职开设了一家心理咨询工作室。她认为,失去儿子后,是以前所学的心理学知识给了她救赎,让她慢慢走出痛苦。到上海后,她重启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工作室,在治愈别人中慢慢治愈自己。$ q1 g0 L4 s; \. E
1 t/ c* o' _4 v
  大半年来,她见到了很多和张宽有同样经历的孩子。“孩子太弱小了,表达的能力、反抗的力量都有限,而他们往往是老师和家长情绪和压力的承受者。”汪蓓蕾说。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从南京赶来的一家人,那个孩子是个初中生,老师总是在班里嘲笑他“脑子很笨”“家里穷”,引得全班哄笑。这样的遭遇让他精神崩溃,躲在家里半个月没有出门,还常常出现幻听,耳边都是老师同学的嘲笑……
) d1 f; `& F, w3 w+ i1 E# R0 {/ W  f7 F+ n/ \
  坐在这些来咨询的孩子对面,汪蓓蕾常常错觉自己看到了张宽,她会像一位母亲去拥抱这些孩子。每一次拥抱,她都会讲同一句话:“我和天使会一直守护你!”对面的孩子无一例外流下眼泪。汪蓓蕾觉得,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真正的付出和爱。
9 u0 V, X: m7 P2 C" }/ N
0 i, D& s: f" i. `1 V; s3 v5 m* s  来找汪蓓蕾的家长和孩子越来越多,很多又在外地,她就把心理咨询室开到了线上,她不停歇地工作着,近期还筹备在香港成立一个分部。“这样我才能够继续和宽宽建立连接,一生的连接。”汪蓓蕾说,儿子的离开对他们来说是痛也是力量,“我们要和宽儿一起保护万千的宽儿。”
+ v" T& ?# K" ~& n% ~! R; {6 ]0 T$ h* g# d, p7 I: Q( U  \. O/ L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