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社交媒体3 H* K7 H* k C; R( [
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从沉迷到疏远,陈九觉得是因为自己兴趣爱好广泛、人也比较外向,“在体验不好时可以比较快地走出来”。 9 C. B$ |6 e. ^2 A% C: x 1 f. p; h: |, }* l9 @ 但是他身边不乏长期沉迷直播打赏的朋友。; D2 }/ \: H- y
$ P' i1 K3 u. g5 N2 ?) h
陈九举例,比如有朋友需要高强度出差,个人生活单调、也没有时间谈一个稳定的对象,而在直播间花钱就能买来关注、陪伴、奉承,“所以他每个月有一半的月薪都用来给女主播打赏,对方会和他聊天,也偶尔线下见面、一起出游,已经持续一年多了。这种情况就比较极端了。”+ y6 H, Y7 o2 }- F/ d
, U: c, s" p; {' Y) Z) h9 c8 V! X 小白则表示自己“上头快、下头也快”,不会在某一位主播身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在直播打赏这件事上拎得清,花钱买情绪”。9 _% j" U+ V( z% [5 H$ _" R9 H
# {) H$ J8 C" e0 U) r" m7 O+ ]. U+ \
小白举例,碰到喜欢的主播,自己通常会打赏几十、几百元,也偶尔上千元,“不过我不算大姐,真正的大姐一场(直播)下来都是直接打赏几千、上万元的”。 % M/ q/ c* D! s" F2 x0 H * T* x% k7 e; U 在粉丝达到一定体量后,主播们都会组建自己的粉丝社群。粉丝体量越大,其社群管理也往往越“精细化”。" l9 o& n, p. i/ A& [( o: a
& w6 F2 u6 ]" f 有的粉丝群关注主播就可以进入,有的粉丝群购买会员可以进入,还有的粉丝群则是打赏金额抵达一定梯度才能进入,而不同类型的粉丝群获得主播的关注不同。 2 J' z* F# V2 ?% w8 y+ e" f! x& k% ] _6 a M
凭借出手阔绰,小白进入了好几个主播的“核心粉丝群”。# \& ~3 c$ v8 g/ J. u F8 M
) Y. ~$ ~# o! l 群里会实时报道主播何时开直播,何时参加PK或“厅里”活动,在双人或多人直播中礼物量排名处于上风还是下风,以及互相呼吁给主播“上票”“刷嘉年华”“不能让他输”,在为共同目标——守护主播一起努力的过程中,粉丝们也成为一个集体、共同体,以“姐妹”“宝子”相称。 # P0 I+ R, C, F : j1 C1 Z" q$ W" o- r6 W# D D 如果某位群友在直播间为主播刷了“嘉年华”或其他大额礼物,这个消息也会成为粉丝群里的议题,而这位群友不仅会获得主播的关注、感谢,也会收到群友们的称赞。 5 }1 L% `7 M9 E! Q9 E: t, @1 O; a5 G0 O- _: |) ?
主播关注和群友称赞的加码,促使着一个又一个“嘉年华”在群里飞过,“有硬核粉丝群的主播,一场(直播)下来礼物总额过万很常见,十几万的也偶尔会有”。 2 t1 Y# [5 X$ j" x* T1 `; m2 d$ g7 Z, E
“小说男主”的影子 * e/ S4 k$ \- N* E $ m; y% h( \7 R' B 直播间“大哥”“大姐”们,真的不差钱吗?一掷千金又是在为什么买单?4 b: {9 x3 D6 W
# P2 ~4 s. O! S, \
小白说,以她加入的几个主播粉丝社群为例,群里的“大哥”“大姐”基本都是95后,“生活开销基本来自家里,不差钱。很少碰到网上所说吃泡面、贷款也要打赏的粉丝,目前为止只碰到过一个,是个学生,用学费刷了两个嘉年华,父母找来主播又退回去了”。 \ P/ c9 Y/ Q+ ?
. i/ e/ a; \# h1 y+ G1 S, F1 \ “也有的是个人收入很高,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姐姐,做珠宝设计,一个单子就是几十(万)上百万元,她在某个主播身上花了上百万元,但对她来说是可承受范围。”4 C i, x1 h+ F% b! o2 E
9 t# [) p" m4 ]
说到小白自己,她今年26岁,年均生活花销在60万元左右,这些钱小部分来自个人工作收入,大部分是父母给的生活费。6 M$ d. s+ W2 ]- p5 n
7 O2 w# v2 R" W1 z5 L7 S
以一年直播打赏10-20万元计算,小白生活支出有2-3成左右流入打赏。: N( Z7 A4 L) t- m2 P Q3 X7 ~
2 j' r$ E ~! B, b! q: a( E2 O
不过小白觉得这些钱不算白花,因为自己从主播那里收获了情绪价值。! W7 h. A' ]# E4 V0 v
0 a- E) y2 ^1 Z1 Y! ?: w 在她看来,打赏后主播的积极反馈,亦或是直播间网友和粉丝群群友一声“大姐”“小富婆”,都让她感到即时、巨大的愉悦,甚至是颅内高潮;另一方面,她觉得自己心情低落,和主播聊天之后就会豁然开朗,“和去看心理医生差不多,去看心理医生还要每小时五六百元”。 # K4 K5 o; S4 |. |( l K' H# v9 @2 e+ a7 @+ u& s4 v/ a2 u& ^1 `* q. B5 P
但小白妈妈并不认可这种观点。曾经被妈妈发现一个月花费近10万元打赏主播后,她被训斥了一顿。 5 @- R- e' L v( y/ n 8 Y; Y4 H( O! V; i “一时打赏一时爽,第二天看账单才开始后悔。”小白说,为直播大额打赏阶段,也是离职闲赋在家时期,今年来她入职新工作,生活节奏变快,看直播打赏的频次已经显著降低。3 `; y4 I) A& y* |" N- C1 v1 M
q1 P7 v4 i0 u6 G7 H; A
在虚拟平台为用户提供闲暇时、碎片化的短暂栖息,从主播视角来看,其与用户之间关于情绪价值的买卖同样具有巨大的不稳定性。“大哥”“大姐”随时可能不喜欢看直播了,又或者喜欢别的主播了。4 X$ R6 U1 x, @. p
" v9 O% g$ [4 P6 [; ^
关于“大哥”“大姐”的维护成为主播职业培训的重要一环。社交平台上,关于“大哥”“大姐”维护的求助帖、方法论甚至收费课程比比皆是,“共情”、“反向画饼”、“保持距离感”等词汇频频出现。 3 l! t" x. A0 H" w( |; G- n j/ s" s8 C! s; L$ W
小白因男主播“下头”行为脱粉一个多月后,也曾收到对方手写的感谢信件。不过并没有激起她心里的涟漪,“上头的时候可能会买帐,不过现在冷静下来了,而且这是主播工作的一部分,不需要感动”。; k( p. J& }4 C' l+ { ?
# ^" x' y7 b Q* o% V1 B
在陈九“大哥”经历的社交动态下,留言最多的也是主播们,“接大哥”“你说吧,喜欢怎样的主播”、“说话好听,陪打游戏”......不过陈九觉得自己不再感兴趣,或许大部分曾期待花钱购买情绪价值、亲密关系的用户,会发现在直播间只能获得虚拟而短暂的栖息,亲密关系的正解需要在现实环境寻找。 8 }0 E- q! y" y; ~; B0 u8 @7 F$ ^- f0 e- ~
小白偶尔还有直播打赏的习惯,她觉得,某种程度上,可以从主播身上看到理想男友的影子,她喜欢像“小说男主”一样的男生——专情、长相好、家境好、工作能力优秀,“这在现实生活是找不到的,但是主播在长相层面符合我的期待,不过也只是长相”。; ]0 ?4 X) j& v$ [' l) y
9 v' I0 ~* r- x! T- Q
(文中人物为化名) ( H- T0 [. f$ o0 o! j8 j! G# d5 }' |" S( i$ @2 q" }; n' V6 C3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