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 G1 N3 [- H: _
全词描绘了毛主席重游井冈山的见闻与感想。 9 B+ Y3 Q; y1 C- f 词一开篇,便表明了主席对于重登井冈山的欣喜之情,“凌云志”不仅说明主席对于井冈山早已魂牵梦萦,更表明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革命追求。 : I! I! |# I7 F/ W+ d R 重回故地,毛主席所见便是“旧貌变新颜”,鸟兽欢鸣、流水潺潺、路平地阔、交通便利。/ Q) E3 c- y) d2 y- C# n- z
比之于多年前,仿若换了天地,而如今的“新颜”全然得益于老一辈的革命奋斗,不由让人想起了1928年的黄洋界保卫战。' b2 l/ n, ^. O0 K
一句“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无视自然险阻,不畏艰难困苦,可谓豪情万丈!: x; r0 L7 U2 o! o% T$ i; V
随后毛主席回顾了三十八的革命历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 o6 j( ]* ^( D. p/ k& _/ c 从井冈山开始,革命的红旗便迎风高扬,从幼年走向壮年,从长江走向黄河,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屈辱走向独立,历经风雨,终于打响了华夏之名,唱响了中国之声。, ^7 s ?' M# ?% N
对于往昔峥嵘岁月,毛主席却并未过多回忆,只将其概括为“弹指一挥间”,相比于对过往的流连,毛主席更注重现在与未来的发展,并对此抱有积极美好的期愿:“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整,谈笑凯歌还。” 9 y/ @. k- h( v y, B 与此同时,关于祖国未来的建设,毛主席更表达了不惧困难的凌云壮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 H. v, O, w0 v$ e 虽然行文至此已是尾声,然而孕育其中的豪迈气势早已喷薄而出、驰骋天地。 % N, o0 P* O! k# ^& M 时至今日,祖国山河早已“旧貌变新颜”,人民生活也愈加富裕美好,而能有如今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先辈们的牺牲与奉献,我们应牢记于心,万般珍惜。 3 q1 T2 E+ z& i% F; ] 正如毛主席在重登井冈山时所言:“今天的井冈山,比起38年前,大不相同了,修了公路,通了汽车,住进楼房,饭菜多样,衣着整洁,还看电影,神气多了,我相信井冈山将来还会更好,更加神气。但是我劝大家,过上好日子,艰苦奋斗的精神千万不能丢掉,要知道,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人民江山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啊!”(文 | 向小园) * W G( c- o W. f$ u5 Y& I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