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发帖透露,遇难原因是帐篷内生火,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陕西省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的民警告诉橙柿互动,“目前,办案民警仍在海拔3000多米的案发现场调查,山上雪的厚度能埋没小腿,气候瞬变,极寒极冷……”
满眼冷杉树很美
是鳌太穿越的必经之地
“这里满眼的冷杉树,看上去很美。上一个遇难者,我们也是在一片冷杉林找到的。” 谈起女诗人星芽遇难的盆景园,李富强向橙柿互动强调说,“其实是植被的生长给人感觉是盆景,看上去很美,但全是自然生长,暗藏风险,是驴友穿越鳌太的必经之路。”
他说,“虽然政府已经颁布了禁穿令,依旧不断有人非法穿越,失联的人几乎每年都有。”
“鳌太”线是一条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之间的线路,也是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
整个穿越,经太白山梁海拔3523米,最终到太白山主峰拔仙台,最高海拔为3777米。两山之间平均海拔3566米,其中大部分为无人区。
两山之间的直线距离40多公里,实际路途非常漫长,140公里,走完全程至少6~7天,要翻越17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多会遇到极端天气。
2021年五一期间,又发生了多起驴友失联事件,其中2名驴友在非法穿越鳌太线时遇难。2021年十一假期,李富强又碰到了一起驴友穿越鳌太的失踪事件:失踪的驴友五十多岁,河南人。
“其实这些失踪的,有不少人还是资深的驴友。鳌太穿越,对于骨灰级资深驴友都很难,连我们专业救援人员也望而生畏。
“但我们没退路,前方有人等着救命,大家只能冒这个险。”
那次救援,历时四天三夜,几乎每一个细节,李富强记得很清楚:这里的凶险一旦经历,很难从大脑中抹去……
鳌太梦魇
一名救援志愿者的四天三夜
闪电像炸雷一样人无处可躲
接到驴友失踪的消息后,那天,鳌太线上大风、降温、大雪,山上的气候很恶劣,李富强还是带着队员们出发了。
鳌太线以气候变化莫测著称,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鳌太沿线区域的气候比一般的高山地区更复杂多变,难以预测。
“鳌太救援注定是费时费力的,我们带着干粮有挂面、方便面、饼和葡萄干,一个人只能带六瓶矿泉水,在途中自给自足,但水肯定是不够用的。
“水不够用,就从河道或山顶积坑汲取,肯定存在卫生问题,要先烧开,经过沉淀,再烧开,人才能饮用。高海拔地区,气压低,烧水往往要半个多小时。
“挂面眼看着煮熟了,但吃起来是夹生的,在这里永远煮不透。
“极端天气是大雨大风,雨水快要落地,因为超低温变成冰雪或者冰雹,风力又大,吹到脸颊上打得生疼。
“风力太大,冷得刺骨,山上随处可见第四纪的冰川遗迹,我们叫石海,人必须蹲下,或者干脆向前爬很长一段距离。
“往往就在身边二三十米的距离炸响,人会产生错觉地动山摇,闪电猝不及防入眼,会造成四五秒钟的短暂失明。
“更可怕的是,虽然满山的石头但还是没地方躲藏,指不定雷电又劈到哪里。大家又累又渴,没人敢停留,不断变着位置防雷电。”
在极端气候变换的鳌太线上,李富强与救援队员们寻找了四天三夜,在一片冷杉林的边缘地带,找到了失踪的驴友。
极端低温-20℃
很多遇难者面色平和微笑
多因为失温而死
“他的面色很平静。事实上,很多失温的遇难者,当我们找到时,都是面色平静甚至微笑着”, 李富强解释说,“这就是失温特征,鳌太线的极端低温,晚上能达到-20℃左右。白天晚上温差很大,降温速度非常快,让人措手不及。”
现场迹象表明,遇难者在死前把衣服一件件脱下,最后只剩下秋衣秋裤,还光着脚,最后倒在石头堆边。人在失温状态下会产生幻觉,从而会感到热,出现脱衣现象。
“开始失温时,人因为寒冷发抖痉挛,这是人体产热过程的反应,智商判断力也严重下降。如果颤抖痉挛产热还不能抵抗低温,人体会停止这些反应。等颤抖停止时,就濒临严重失温。
“随后,大脑神经开始错乱,发出错误信号,产生燥热幻觉,人会不断脱衣服,极度寒冷下,人体器官开始衰竭。
“濒临死亡的时候,突然感觉非常舒适、完全不一样的温暖感觉,面色会变得自然甚至微笑。
“最后,就是死亡。
“作为救援者,我们想说的是,在大自然面前,人的意志并不会如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坚强。不要试图挑战鳌太穿越,这里真没有‘诗与远方’。网上的驴友文章很多是哄人的,鳌太穿越,有人是真在玩命挑战,有人是在赚取驴友圈吹嘘的资本。
“每一个人都要敬畏大自然。”
现场的大雪埋过小腿
民警仍坚守在极寒之地寻找真相
关于女诗人的遇难事件,陕西省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的民警说,“目前,山上雪的厚度能埋没小腿,气候瞬变,极其寒冷,办案民警仍在现场调查。
“事实上,鳌太穿越的驴友都是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备案的,我们也强烈反对鳌太穿越。”
加上这几年的鳌太穿越失联事件,在驴友圈的说法是,“不止46人,至少50多人。”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关人员介绍,“鳌太线”自古就属于无人区,在穿越运动兴起前,整个生态系统完整、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这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夏季活动、觅食的地方。而被驴友称为2800米营地的地方,是秦岭山脊海拔较低的一个豁口,地势平坦,植被丰富,是大熊猫唯一有可能从秦岭南坡迁移到北坡的自然通道,大量的人为活动,对大熊猫迁移造成极大威胁。
“鳌太穿越”已成为威胁生态的人为破坏行为,和危险的、背离户外精神的“竞赛”。
; X% }% k0 {1 R9 _. C0 I: o34E3B7153C9BD3CBF9FED49B3B2222C155B86001_size13_w640_h92.jpg (12.01 KB, 下载次数: 40)
8be813ac3a1b7482096704812c324905-rs_middle.jpg_.webp (12.01 KB, 下载次数: 42)
12610f8d137df237779eea695f9842b8-rs_middle.png_.webp (12.01 KB, 下载次数: 42)
3677f2773fd79f12b079_size1_w56_h34.png (611 Bytes, 下载次数: 41)
16455152111411669.jpg (15.76 KB, 下载次数: 40)
16449070567708922.jpg (51.48 KB, 下载次数: 42)
16451792251975891.jpg (20.67 KB, 下载次数: 46)
16316882606398088.jpg (22.15 KB, 下载次数: 44)
16185746207232091.jpg (20.83 KB, 下载次数: 40)
16451797201238049.jpg (63.84 KB, 下载次数: 38)
16347175352927686.jpg (21.08 KB, 下载次数: 41)
16316130255974521.jpg (19.13 KB, 下载次数: 45)
16416116341896428.jpg (23.58 KB, 下载次数: 42)
9240F39154149AD71E32D48CAAD1D5DC77A4D776_size67_w690_h388.jpg (29.98 KB, 下载次数: 43)
16449822548635925.jpg (51.77 KB, 下载次数: 41)
1fc201bdbceacee_size39_w430_h430.jpg (9.28 KB, 下载次数: 44)
w_03.png (1.36 KB, 下载次数: 43)
w_04.png (14.08 KB, 下载次数: 44)
w_003.png (1.97 KB, 下载次数: 45)
w_004.png (10.74 KB, 下载次数: 44)
16430119070227230.jpg (68.58 KB, 下载次数: 47)
16430124623275969.jpg (94.61 KB, 下载次数: 49)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