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地的回应看,拍摄视频的老师显然存在做得不妥的地方:比如,在视频里,这位老师在询问涉事女生时,不仅用了“每天吃柑子怎么吃得饱”这样诱导性的字眼,还配上了温情的音乐及表现女孩委屈拘束的字幕,再加上女孩突然流泪的“助攻”,种种细节确实第一时间就挺能触动人心。在激起网友普遍同情,不少网民想伸出援手帮助女孩之后,事件却被证明只是一场乌龙,这种反转对民众的同情心也是一种消耗——虽然说“消费爱心”有些诛心,但很多网民确实会生出被欺骗之感。
事实上,近年来,经常会有些网红博主制造“卖惨”的悲情短视频借机收割流量,这背后还会连着某种利益链。涉事老师拍摄并上传这段视频,当然跟其动机不一样,其关爱学生的做法也不宜苛责,但不仔细核实事实就炮制“苦命女孩忍饥挨饿上小学”的剧情,还将短视频快速发到网上,同样欠妥。
在此事上,做到这点未必就很难——这位老师在拍摄之前,完全可以询问一句女孩“为何没带饭”、“是不是每天吃柑子”,若女孩未应答,也可跟其家庭联系,或者向学校或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反馈,而不是先入为主的认为她“每天都是靠吃捡来的柑子充饥”。忽略这个环节,直接将网友带入“女孩每天吃柑子没饭吃”的情境,就算是无意识地误导,也不值得提倡——为了温情而煽情,即便初衷良好,也有失起码的公共理性。
同情弱者是人的天性,关爱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在发现学生家境困难吃不起饭的真实情况后,发视频呼吁社会关注,未尝不可以。在以往的不少公共事件中,因为一则不起眼的小视频引发全民讨论,助推社会议题得到解决的案例数不胜数。但这理应解锁正确的问题打开方式,而核实事实、确保真实性是“正确打开”的基本前提。
否则,贸然将女孩曝光、将她推到舆论前台,对她未必是好事。类似的“狼来了”故事多了,也会消解社会信任。
这么说并非要苛责这位老师,只是想重申一点:“真善美”,真是善的前提。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