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学校都对其进行了紧急处理:
严重损害教师形象,责令其深刻检查,即刻调离教学一线岗位。
首先,男老师康某离婚多年,目前单身;女学生已毕业工作多年,如今25岁,早就到了婚嫁年纪,两人交往,也是经过双方父母许可同意的。
其次,康某在校任职期间,兢兢业业,与学生家长相处融洽,女友平日也是与人为善,两人都未曾与人交恶。
然而,潘某为何要恶意传播视频呢?
官方消息称,潘某是发现女性朋友手机里存有她和异性的不雅视频,一怒之下,才将视频群发到了各微信群。
潘某到底是作为前男友还是异性暗恋者的身份,知法犯法,目前还尚未可知。
但无论如何,潘某都凭一己之力,毁了两个家庭的人生。
涉事女主的妈妈表示:现在我女儿根本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
目前,传播者虽被处罚,但康老师却也遭到处分,而且后半生都可能一直活在非议之中。
即便最后得到一句道歉,但作为受害者失控的人生,又该由谁来负责呢?
02
两年前,阿娇结婚时,一个男人的道歉,登顶热搜。
2005年,陈冠希在删除视频,并清空回收站6个月后,因电脑故障,让助理拿去修理,并再三交代,一定要监督维修过程。
以清纯玉女出道的阿娇,当时已经是歌坛小天后;陈冠希也凭借《无间道》、《头文字D》等作品,在演艺圈风头正盛。
一时间,讨伐声潮水般袭来,骂阿娇不知羞耻,骂陈冠希是衣冠禽兽。
更讽刺的是,那个时隔多年的道歉微博,最后被证实是一个营销号,并不是谢某本人。
也就是说,始作俑者谢某并无意道歉。
更可恶的是,每次艳照事件将要被大众遗忘时,都会有人以此博眼球,让当事人再一次陷入舆论漩涡。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难免被评头论足,但过度消费的行为,却难免令人不齿。
当年,陈冠希凭借出众的外貌和《狗咬狗》里的出色演出,被视作梁朝伟的接班人;阿娇和阿SA的Twins组合,正在筹备全球演唱会。
然而这一切,都因视频流出,戛然而止。
想当初,他未娶,她未嫁,两人你情我愿行男女之好,怎么就成了伤风败俗?
真正错的,不过是那些肆意传播视频,并一直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人罢了。
在娱乐圈,没有什么流言蜚语是永久的伤害,但艳照门却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了当事人的整个人生。 一咬就是十多年。 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多年?
马东曾在《黑白星球》中公开表示:“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对于当年之事,马东自我检讨地说:
实在很抱歉,我们很多人克制不住好奇心去点播了视频,成了潜在的传播者。
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做错事。
但是,我们每个人却用口诛笔伐凝聚成的所谓权利,强压给他们超出了这件事本身该有的惩罚。如果没有这件事的话,他(陈冠希)很可能会成为巨星。
“帮那种人说话,说明马东私下也不是正经人。”
真是可笑至极,艳照事件当事人的个人隐私被曝光,属于法律上的受害者;马东作为公众人物,有自由言论的自由,为何仅凭一段话,便被认定是不正经的人?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但就是那些以讹传讹的谣言,彻底毁了别人的人生。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任何人,都不应把造谣当本事,把传谣当谈资,那些参与造谣的人,谁都不是无辜的。
04
美国女演员贝拉·索恩曾在推特上留言道:
“在过去的24小时里,我一直受到自己的裸照威胁。”
“我觉得恶心。我觉得有人在监视我,我觉得有人从我身上拿走了我只想让一个特别的人才能看到的东西。”
唯有如此,她才能彻底摆脱威胁。
试想一下,如果贝拉·索恩的照片是被黑客公开的,那一定会有人发表自己的臆想:贝拉·索恩一定是个放荡的女人,不然怎么会拍那种照片?
然而,那些照片并不是贝拉·索恩对外公开的照片,而是黑客在自己空间里盗取的私人照片,又或者是被偷拍的。
可是大多数人并不愿意去细究真相,他们只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正如文章开头的镇江男教师,即便官方已经为两人正名,但并不能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酵,关于两人的传闻,仍在坊间肆意传播。
这件事后,不知道当事人要花多久的时间,才能彻底走出阴影,一年,两年,还是十年?
05
心理学家麦基说: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或想法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就会去现实中搜寻相关信息,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心理定势。”
即便不是不雅照流出,那些躲在阴暗角落挥着道德旗帜的人,仍会意淫出N种假想:
为人师表,居然和一个年轻女子行为亲密,一看就不是好老师。
很多时候,谣言比真相更吸引人。
毕竟,胡说是不需要成本的,但实事求是,却有很多限制,需要尊重事实真相。
更何况,当编造谣言的时候,那些迎合人们内心想法的一些言论,更容易冒出来。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凭借“我觉得”“我认为”“我臆想”,去揣测别人的心思或事情的真相,肆意传播自以为的真相,从而变成了可怕的“键盘侠”和“道德绑架者”。
正如印度一位哲学家所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