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询问得知,2010年钱女士在国外打工,汇了一笔钱回家。陈阿姨到当地银行取钱时,业务员推荐她办一个业务:每年存五万,连续存五年,十年后也就是2020年,可以分红。陈阿姨告诉记者,当时业务员还说,银行有活动,只要存四年就行,因为拿前四年的分红充作第五年的保费。“银行业务员从来没有说这是保险,要是知道我肯定不会存这个钱。”陈阿姨说。陈阿姨不识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而且写得很费劲。她告诉记者,许多事情都是业务员代办的。后来每次钱女士汇钱回家,陈阿姨都去银行存五万元,前后存了20万。“业务员叫我照她写的抄一遍,我实在不会抄。”
7月31日,记者陪同钱女士和陈阿姨来到了工商银行海安支行。经记者要求,银行营业部主任拿出了陈阿姨的存单和保单作对比。对于两份签名是否不同,工商银行海安支行营业部主任江海洋表示,权威的说法应该是笔迹鉴定,他自己不好判断。
那么,当年业务员是否误导陈阿姨、代替陈阿姨签字的情况呢?工商银行海安支行分管行长夏晓黎对此承认,当时的市场不规范。“这个说实话,有时候在话术上,业务员可能不太规范。”钱女士认为,母亲少存了一年保费,可保险公司一直没有提醒,如今保单失效了才来告知,也应该承担责任。由于钱女士一家搬过家,太平洋公司海安分公司负责人竟然表示:“可能是你搬家了找不到保单了,也可能有这种情况。”
签名存疑、管理混乱,钱女士要求银行和保险公司为此负责。经过协商,银行和保险公司表示,可以帮助陈阿姨恢复失效的保单。工商银行海安支行分管行长夏晓黎表示,已经跟保险公司沟通过,特事特办,可以把保单恢复。
银行还承诺,他们一定会妥善解决这件事,退回陈阿姨的20万保费,并补偿一定的银行同期利息。8月1号,钱女士和陈阿姨已经接到通知,让他们去办理保单恢复。
今日锐评:"存单变保单",本质是利益催生的大忽悠这几年,"存单变保单"的纠纷时有发生,而且大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说到底,还是部分金融从业人员,利用部分老年人缺乏金融知识,用话术诱导老人办理的。因此,老年人去存钱时,对于业务员推荐的所谓"收益更高"的业务,一定要多和家人商量、沟通,不要在不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自行盲目签字。另外,我们也要提醒银行的业务员,不要为了业绩,误导客户,夸大产品收益,更不要忽悠老人"存单变保单"。最后,我们特别告知,按照最新的《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保险期超过一年的保险产品有15天的"犹豫期",一旦发现自己的存单变成了保单,可以及时向银行或者银保监部门反馈。
4 o* S' R/ }" D2 \4 C0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