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环球时报:部分人批评南水北调等大工程上瘾 [打印本页]

作者: 传播网编辑    时间: 2014-12-29 16:47
标题: 环球时报:部分人批评南水北调等大工程上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通水到27日全线实现,汉江水于当日抵达工程的终点北京团城湖。这一天也是南水北调开工建设的12周年,而在此之前,该工程的论证过程长达50年。

  舆论对这一时刻没有报以“敲锣打鼓般的”庆祝,在今天的中国,质疑和反思总是来得特别快,一些人认为,这是中国的“进步”。

  “进步说”有其道理,但在通水的喜日子搞这种“进步”,还是不太厚道。汉江水到达北京的前几天,互联网上就有“通水即失败”的分析文章广泛流传,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一定程度上扫了供水沿线社会的兴致。“进步说”强调,这种气氛才是正常的,过去政府听顺耳话太多,现在需要质疑声不断撞击“领导们”的耳膜。

  然而从河南到河北,再到京津,可不光有政府,还有数千万从南水北调直接受益的广大民众。他们有理由快乐,中国全社会也有理由为这个大国创造工程奇迹的能力而骄傲。中国被种种问题缠绕着,成就和它们立竿见影的效果是社会正面情绪的重要源泉。

  我们想说,是什么让快乐和展现自信变成了“鬼鬼祟祟”的东西,而只有忧患才可以“光明正大”?尤其是,质疑的发起者是些连身份都搞不清的网络写手和自称懂行的人士,而相信南水北调远远利大于弊的,是院士,是支撑这个国家技术进步的主流科学家们。

  南水北调对生态的“破坏”肯定不是零。当中国人口已达13亿多时,经常要面对的或许不是“无任何生态破坏”的理想方案,而是要寻找切合实际、副作用最小、性价比最高的解决办法。从南方向北方调水,因此成了经济社会诸多元素共同打造的“现实选择”。

  我们有可能面临了一些风险,但为解决北方的焦渴,认真对付那些风险就是值得的。南水北调得到的社会支持十分庞大,但这种支持没有全部转化成舆论。反对声并不都是风险的反映,它们还与地域利益竞争,以及网上一些人“逢政府必反”的特殊情绪有关。

  如今所有大工程都会在互联网上被“黑”,中国舆论场的这种阶段性焦躁看来仍未过去。高铁能从舆论的口诛笔伐中蠕活过来,算得上“惊险一幕”。有人认为,只有经历了潮水般唾沫洗礼的高铁“才是强大的”。如果使劲往那个方向想,这话也没错。

 有点累啊,这么一来,社会动员的方式似乎要来个大颠倒。任劳的必须任怨,休要期待舆论的鼓励。舆论就是来挑做事人的刺的,那些人说“西方舆论就是这样的”。

  然而我们从好莱坞电影里看到那么多英雄主义,西方国家领导人动不动就颁发奖章。美国航天飞机炸了2架,但美航天计划自始至终受到的批评加起来,大概也没中国高铁在2011年7月动车事故后一个月内经历得多。

  或许互联网带来了游戏规则的改变,当大工程的支持者们成了“沉默大多数”时,那些尖锐的反对声应当被这样对待:第一它们是听得见的,第二它们是在很多时候“用不着搭理的”。否则,中国将成为被形形色色声音和意见主导的国家,而不再是由“干实事”推动的社会。


. n. ]) i- |# T$ V8 S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