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这么火 可当初差点因为融资拍不成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自开播以来,稳居收视榜首,引发全民追剧热。可很少人知道,这部大热的电视剧在开拍前融资却到处碰壁,在大年初二获得1000万信用贷款之后才顺利开的机。这背后有什么样的金融故事。轻资产、高风险的小微文创企业融资难如何来破解?http://dingyue.nosdn.127.net/uzD2oEmrRDbUIQq5EbnJGs5Vb718J1DOjbRU7OIxenTYc1493177993414transferflag.png这几天,反贪大剧《人民的名义》再创高潮,收视率破6,这可是神话级收视率啊,同期其他电视剧没有一个过1的。市场份额更是牛,20.14%,这是什么概念?100个人在看电视,就有20个人在看《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火了,经济效益也紧跟其后。《人民的名义》这部剧总投资1亿,被湖南卫视2.2亿买走,按现在这种火爆程度,远超当年的《琅琊榜》和《甄嬛传》,估值已超百亿。可很少有人知道,这部大热的电视剧在筹拍融资时却超乎想象的困难,不少投资方因为担心风险谈妥后又跑了。好不容易在16年大年初二获得杭州银行1000万信用贷款之后才顺利开拍。投资专家郭剑说: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诞生可以享受高回报率,但影视行业轻资产、投资风险较高等特性,往往使金融企业望而却步。传统的贷款一般来说一个公司要求三年以上的经营历史。整个文化领域,包括影视、游戏、艺术品,目前大部分的银行是不碰的,普遍认为是一个轻资产(没有固定资产,产品以内容和创意为主)和高风险的行业。如果出了问题,没有担保物可以去处理。就拿人民的名义来说,嘉会文化是第一大投资方。2015年年底才成立,人民的名义是它投资的第一部作品。没有历史经营业绩,也没有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只有几台电脑、几个人脑,按照银行传统的信贷评判标准,投资这部剧要获得银行贷款并不容易。杭州银行信贷员姜哲说,他多次探班、追剧,从剧本主题、制作团队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他的立项主体,十年来第一部反腐剧,符合主旋律,最高检立的项,范子文三顾茅庐找周梅森出来的。二是他整个演员的阵容。三是它的价格比较合理。我们会从项目资金的使用这些比较细的方面分析。演员片酬仅占整个戏的40%左右,就说明他们会花很多少钱在制作上,而不是砸在一些所谓的小鲜肉的演员上面。为了提升业务团队与风控团队的专业化程度,杭州银行改变了传统的全机构营销的模式,2013年成立了全国城商行中首个文创金融专业服务支行, 采用垂直化业务管理和考核,专业扶持文创八大类产业。形成影视、游戏、互联网金融、艺术品等更具专业化的金融团队。姜哲:我们团队大部分是90后,专业要体现在自己主观的评判能力上面,平常我们需要看他们的电视剧,玩他们的游戏,了解他们产品好不好,能否抓住用户。我们要去探班,看导演、编剧包括主要的演员,包括给我们的材料是否吻合,第二个是进度是否有延期。在通过专业信贷员的初步审核之后,《人民的名义》在半个月内就获得了1000万纯信用贷款。杭州银行文创支行行长孙鸿路说,独立的审批环节是小微文创企业信贷的另一个核心。专业的审查审批队伍。跟传统的支行不一样,传统的审批人是总行或一定层级给你审批权限,不像我们这边,我们是4000万以内都是一站式审批的。我们现在信用和类信用的贷款占了80%以上,最大的一笔信用贷款是1.5个亿,就是一点抵押都没有的。针对文创产业普遍存在的轻资产、高成长等特点,杭州银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借鉴专业投资眼光,降低信贷风险,抛弃抵押为王的理念,创新担保方式,开发股权、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和制作权等质押方式。孙鸿路:我们借鉴了专业投资机构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的成长性。用未来的眼光,来看小微企业。比如你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一些选择权贷款,再大一些,我们还可以结合银投联贷,再成长,我们跟一些知名的创投企业来服务来合作,新三板,上市公司的专项扶持。除了《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花千骨》、《外科风云》、《十二道峰味》等多部优秀电视剧和高人气的电视栏目背后,都有杭州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力量,共服务4700多家小微文创企业,累计投放超过千亿元。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css13/img/end_news.png 本文来源:浙江之声 作者:张秀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