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学生两年搭讪上千人拍照 成功率近100%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1/19/1926fb3bdc94adb944bb3f98e661b299.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2016年10月21日,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朱映辉与一位同学搭讪成功后邀该同学拍照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f/f5/f5ae35ba33d455c10da300e6782cca2d.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朱映辉(左三)和他的伙伴们人在纽约捕捉街头人物 讲述背后故事80后摄影师红遍全球80后摄影师布兰登·斯坦顿以拍摄人物著称,他在失去芝加哥证券交易员的工作后,来到纽约定居,并于2010年启动他的个人摄影项目——万幅人物肖像计划,开始捕捉纽约街头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这些人民族各异,宗教信仰不同,经济背景千差万别,斯坦顿通过边拍边聊的随机采访,将一幅幅的照片背后,身在纽约的人的故事娓娓道来。《纽约时报》将斯坦顿描述为“在纽约人海里捕捉面孔的渔夫”。“与其说是我个摄影师,不如说我是个讲故事的人。”斯坦顿这样描述自己。2013年,斯坦顿推出《人在纽约》一书,这给他带来了上百万美元的收入。斯坦顿本人也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30个改变世界的30岁以下青年之一。10月21日下午3点,朱映辉在为水利水电工程的一位大二男生照相,他正策划着一项双11摄影活动,当天是最后一组人物拍摄。朱映辉网名“朱毁毁”,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专业大三学生,认识他的人叫他“毁毁”,不熟悉的人唤他“那个‘人在川大’的头头”。2014年入学后,他便开始用相机记录校园里的人并讲述他们的故事。从开始的“单打独斗”,到如今聚集起七八个小伙伴,随机拍摄和采访川大里的路人,成了朱映辉和伙伴们的“热爱”。朱映辉估算:“从老师、学生到周围散步的居民,至今已搭讪了1000多名不同职业和身份的人,拍摄了其中648位。他说,想把“人在川大”系列一直坚持做下去。创意:随机拍摄采访川大路人每个人都是“故事贩卖机”“随机拍摄和采访四川大学里的路人,每个人都是一台故事贩卖机。”朱映辉这么介绍“人在川大”系列。当记者问起这个创意的来源时,他说起了自己的爷爷,“我的爷爷早年是开照相馆的。我们家有一本很厚的相册,都是老人几十年来陆陆续续找人拍的。”在他的印象中,爷爷的坚持给家人保存了一部“家族史”,偶然翻翻,皆有惊喜:“看到一张照片,半天才发现是我自己。”除了爷爷的影响,大一入学时,一部“人在纽约”摄影系列也让他大受启发:“人在纽约”摄影系列的发起者布兰登·斯坦顿(Brandon Stanton)从芝加哥来到纽约,用仅有的一台佳能相机做一件很酷的事,“你好,介意我为你拍几张照片吗?”一拍就是三年,一拍就是6000多人。作品一开始只是单纯的照片,后来他又将与人们聊天过程中有意思的片段记录下来与照片并置,成为一个简短的人物故事。“人在川大”几位小伙伴之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采访从不主动询问对方姓名”,朱映辉解释:“‘人在川大’范围要小,我们采访的对象都和川大有关。而后,出发点也不一样。‘人在纽约’甚至是后来的‘人在北京’等,都是在宣传一座城。‘人在川大’不仅是宣传一个大学,更是在关注川大这个群体,我们希望通过他人的故事,让其他人观照自己的内心并获得反思。所以我们不问姓名,只问对方的故事。”行动:拍摄、采访曾屡遭拒绝如今“搭讪”成功率近100%拍摄、采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每当朱映辉说明来意时,有半数以上的人会拒绝,最多一天有17人拒绝了他,而现在几乎是“百发百中”。为什么?这其中有道理,“我做了两年多,学校里到处走,网上不断发布、积累,多少有点知名度,学校里的人也就知道我们并没有恶意;其次,也和‘搭讪’技巧的提升有关。曾经,我会突然冒出来问走在路上的同学‘能不能拍个照’,这样任谁都会被吓到吧。”他说。据他估算:“从老师、学生到周围散步的居民,至今已搭讪了1000多名不同职业和身份的人,拍摄了其中648位。”“被拒绝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说‘没化妆’,第二就是那些比较谨慎的人,不愿袒露内心。”朱映辉总结。通过不断沟通,让本不愿面对镜头的人接受采访,最长他花了半个多小时。前不久,他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老婆婆。“不管我怎么跟她解释我们的来意,她就是不理解,看到镜头,以为我们要曝光什么不好的事。说了半天,我说婆婆最近学校校庆,您有什么建议吗?她顿时回应我,‘小路本来就窄,有2个学生还并排推着自行车聊天,作为大学生做得对吗?’”似乎是捕捉到老人想倾诉的部分,朱映辉最终获得老人的拍摄许可。未来:想将活动一直延续下去自己大三了,在考虑找“接班人”“人在川大”也曾受到质疑。本月中旬,一位网友匿名发帖认为他们揭发他人隐私,戳别人痛处,没有青春和活泼的大学气息。朱映辉专门写了篇文章回应:“我们没有揭露他人隐私,所有的故事都是在征得当事人同意之后才发布的;其二,我们不是在戳他人痛点,而是希望通过大家的故事给其他人思考以观照自己的内心;最后,我们所记录的故事有并非只有无奈和悲痛,也有坚强和奋斗,爱情和亲情,思考和激励。”离11月11日“光棍节”,还有一段日子,但朱映辉一群人早早就开始筹备节日活动,“也是边拍边采访,但呈现方式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具体的现在还不能说。”他说,“几年前,原本打算拍满1000人就够了。但现在,我想把它作为历史的保留,将活动延续下去,像我爷爷用照片记录家族史一样。我现在大三,迟早会毕业,也考虑着找人接替。”人在川大那些点滴……大二下学期,朱映辉从学生会退出后便专心投身于“人在川大”系列活动,此后,他陆续收获了几位队友。“杨筱雨性格温柔很有亲和力,招新、接洽等工作交给她没压力;内江小伙周通是大二学生,活动组织能力强;同院系的学妹李晓昱最擅长摄影……”这些志同道合的队友,遇见晴天便分头行动,一起记录和拍下了一段段故事……开UBER的校友出门打UBER遇到的司机是川大校友?这是上月底校庆期间的事,朱映辉回忆:“大哥是2000级工商管理系毕业的学生,来成都16年。毕业后在一家水处理公司工作,从营销一路做到副总,2010年自己开了公司。但2013年他被人坑了,亏了很多钱,为还债无奈做起UBER司机,慢慢挣钱还债,但他始终相信自己还会东山再起。”缘分,第二次偶遇的老教授缘分让我们再次相遇,老教授非常高兴看到自己的照片被印在了海报上:“你们做的事情很有趣。我们又聊了一次,这次我们聊了一些新的东西。”老教授说,自己的身体一直很差,去年老伴去世了,状况更糟糕了,原本很悲观,打算活一天算一天,但现在每天都在锻炼,争取多活几年。川大“SHE” “Ella今天腰杆痛”川大望江校区有一家小吃铺,是三个阿姨在经营,有十年多了,“学生们管她们仨叫SHE,那天我去给她们拍照,发现少了个人,她们告诉我,‘Ella今天腰杆痛’。”朱映辉笑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