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女子一个月用水2000吨,欠费6000元,供水公司关闭水阀后,意外发生了…
黎女士至今仍清楚记得家中突然断水的那一天。她正想用水时,水龙头却怎么也流不出一滴水。她疑惑地查看手机缴费记录,顿时大吃一惊——账户竟显示欠费5953.43元!更令人意外的是,仅仅过了12天,这个数字又更新为6020.73元。“我家又没开游泳馆,平时就我一个家庭主妇在家,怎么可能用掉两千多吨水呢?”望着这张费用相当于一年水费30倍的账单,黎女士满心困惑又无可奈何。事情的源头要追溯到2022年2月10日。那天她查水费时,账户里还有36.97元余额。由于平时用水量不大,她当时也就没着急补缴费用。可等到3月2日,她再次打开微信准备交水费时,彻底愣住了:账户已经欠费5953.43元!从系统数据得知,黎女士厨房的水表在21天跑了2080吨水。黎女士平时在用水方面相当节约。她每日的早餐和午餐都在单位解决,有时晚餐也会去朋友家用餐。她家中共安装了两块水表,一块位于厨房,另一块则在阳台。厨房的用水量本就不大,阳台的水表才主要负责记录洗澡、洗衣服等日常用水的用量。这次出现异常的恰恰是厨房水表。根据长沙市每吨2.88元的水价计算,她家平均每日用水量竟达到99吨,这相当于普通家庭数月的正常用水量。“我们家一年的水费,最多也就花一两百块钱就到顶了。” 黎女士根本没办法接受这样离谱的数目。也正因为她一直没缴纳这笔水费,供水公司便给她家停了水。黎女士连忙打电话向供水公司说明情况,到了第二天,家里的供水就恢复了。她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料到6月3日,供水公司又一次给她家停了水。等到6月15日记者上门采访的时候,黎女士家已经停水12天了。而这时,她账户的欠费金额已经涨到了6020.73元。责任之争接到黎女士的情况反映后,供水公司很快安排维修师傅上门查看。经过认真排查,工作人员最终确定问题源于黎女士家室外的内线水管——该水管出现破损,进而造成大量漏水,这正是巨额水费产生的关键原因。供水公司对此解释道:“只要超出水表所在位置,就属于内线管道的范畴,并非只有进入住户室内的水管才算。具体的划分界限,是以水表安装处为标准的。内线设施的日常维护义务由用户负责,因此一旦水表之后的管道发生漏水现象,与之相关的责任以及由此产生的费用,都需由用户自行承担。”这也就意味着,这次漏掉的2000多吨水,以及对应的六千多元水费,依据相关规定,按理说都得由黎女士来支付。在那段时间里,抄表员曾多次借助电话与短信联系黎女士,一方面告知她当前的欠费金额,另一方面也请她尽快处理缴费事宜。由于多次沟通均未获得有效回应,供水公司最终依照规定采取了暂停供水的措施。在供水公司看来,这样的操作是有相应依据的,并非随意中断供水,而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用水管理秩序。然而,黎女士对此持完全不同的看法。她认为,既然水管最初是由供水公司安装的,后续的维护责任理应由对方承担。她强调,水表的异常并非因自家人为破坏导致,而是供水设施突发问题所引发,因此因漏水产生的高额费用不应由用户承担,而属供水公司的责任范围。更令她困惑的是,自3月3日恢复供水至6月3日再次停水期间,这三个月的用水费用竟恢复正常,仅为67.3元。供水公司解释是有人暗中修复了她家外墙内的破损水管。然而奇怪的是,黎女士与供水公司均表示未曾进行维修。那么,水管是如何“自行修复”的?漏水问题为何在这段时间内神秘消失?这成为整起事件中最令人费解的环节。一方依据规章,强调“表后设施用户负责”;另一方则基于常理,主张“谁安装谁维护”。在这场责任归属的争论中,双方各执一词,始终无法达成共识。黎女士因这笔异常水费生活受扰,而供水公司则认为其操作符合流程。矛盾尚未化解,那六千多元的水费该由谁承担,依然悬而未决。维权之路开启面对这一僵局,黎女士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若用户家中出现类似用水量异常情况,建议参考以下步骤妥善应对:[*]立即采取止损措施:迅速关闭家中供水总阀,阻断水源继续流失,防止水费进一步增加;
[*]及时报修并固定证据:即刻联系供水单位或物业进行检修,同时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水表示数、管道破损状况及漏水现场等关键信息;
[*]核查协议界定责任:仔细查阅供水协议中关于水表前后管线产权归属与维护责任的约定条款,此为划分双方权责的重要依据;
[*]有效利用申诉渠道:如与供水方协商未果,可向水务监管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台等投诉,提交详细情况说明及相关证据,申请第三方协调;
[*]依法寻求争议解决:若经调解仍未达成一致,可依据约定提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责任方承担相应赔偿。
黎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它反映出城市公共服务在责任边界划分与居民权益保障之间存在的现实矛盾。在 “水表之后的责任归用户” 这一规定的背后,也需要供水服务方在管道安装、日常维护以及问题响应等环节,建立更透明、更具人性化的运作机制。水是民生基本需求,不应因权责界定模糊而成为百姓生活中的困扰。只有明确服务边界、完善制度保障,才能让每一滴水的使用都清晰可查,让每一分水费的缴纳都明明白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