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5 天前

又一艘航母就位,美又搞极限施压?

3月15日以来,美军对胡塞武装发起大规模空袭,胡塞武装随后对美航空母舰及其编队发动打击,红海局势骤紧。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美方在特朗普今年1月就任总统后,扩大了对也门军事打击的范围,除“哈里·杜鲁门”号航母编队自红海水域发起打击外,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也抵达亚丁湾的也门索科特拉岛附近,使美军在这一地区形成双航母打击群。另外,从卫星图像看,美军向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调派了几架B-2隐形轰炸机,似为打击胡塞武装做准备。五角大楼还下令把两个“爱国者”防空导弹营和一套“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即“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到中东地区。一些军事分析师说,从过往经验看,美军部署“双航母”,通常意味着即将动武。美军调动这些战略资产,可能不只是为了打击也门胡塞武装,还可能大规模空袭伊朗,摧毁伊朗核设施。这一系列行动背后,隐藏着复杂且深刻的地缘政治意图,牵涉美国在全球贸易、地区权力平衡以及国内政治等多层面的战略布局。这张2024年4月27日发布的视频截图显示的是,疑似被胡塞武装击落的美国MQ-9无人机残骸坠落到也门北部萨达省的山区内美国力保航运要道“把关权力”红海-曼德海峡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和非洲大陆之间,承载着全球12%的贸易量,在全球贸易中的战略意义可与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比肩。红海航道连接印度洋与地中海,是亚、欧、非三大洲贸易往来的核心通道,也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每年,海量的原油、各类工业制成品等重要物资经此运输,一旦受阻,将严重扰乱全球贸易运转。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至今,胡塞武装为声援巴勒斯坦,开始对红海航道上与以色列相关或其认定为支持以色列的商船进行袭扰。商船为躲避袭击不得不绕行非洲好望角,导致航程大幅拉长,运输时间显著增加,航运成本飙升。航运公司为降低风险,不得不提高保险费用,进一步加重了贸易成本负担。据统计,2025年初以来,航经红海的货运量大幅减少了70%。这种情况严重冲击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使得红海航道的安全问题成为2025年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长期以来,美国将红海航道视为其全球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掌控该航道既能稳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又能保障盟友利益,这对美国维持全球经济霸权意义重大。美国此轮高调对胡塞武装发动空袭,核心目的在于维护其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权。美国企图通过摧毁胡塞武装位于也门沿海地区的导弹基地和雷达系统,打通红海航道,恢复正常航运秩序,更借此向世界彰显其对全球贸易动脉的绝对控制权。然而,攻击效果并非总如美国所愿。胡塞武装采用灵活的游击战术,将军事设施分散部署在内陆山区,并利用沿海民用设施作掩护,使得美军先进的技术优势难以转化为实际作战成果,无法实现持久胜利。大量平民特别是妇女儿童的伤亡,也进一步激化民众的反美情绪,为胡塞武装的报复行动赢得支持。2023年12月12日,也门海岸护卫队在红海南部的曼德海峡附近巡逻背后折射美伊地缘博弈美国此番红海军事行动,直接目标是也门胡赛武装,本质上也是对伊朗的战略遏制之举。胡塞武装被美国视为伊朗领导的“抵抗之弧”的先锋力量,打击胡塞武装实则是对伊朗“精准放血”。特朗普政府宣称,“每一颗射向美军的子弹都将算在伊朗头上”。美国担忧伊朗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扩张会打破现有地区权力平衡,损害美国及其盟友在该地区的利益。伊朗长期以来支持胡塞武装,为后者提供军事技术和资金援助,这被美国视为对其地区霸权的挑战。美国将红海危机与伊核问题紧密关联,试图复刻2018年美方撕毁伊核协议后的极限施压策略,迫使伊朗在核问题和地区影响力方面作出让步。不过,面对美国试图重构地区权力秩序、对伊朗的重重打压,伊朗从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发起反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身压力。经济层面,尽管美国对伊朗石油出口实施近乎“窒息式”制裁,但印度等国通过“影子船队”及货币互换协议等方式,在2023~2025年为伊朗保留了日均百万桶的石油出口窗口,使伊朗经济不至于被完全封锁,得以维持一定运转,也使其有能力继续支持地区盟友。军事层面,伊朗向胡塞武装转让无人机技术和导弹部件,使得胡塞武装具备强大的“非对称打击能力”。美航母编队在红海遭频繁袭扰,就暴露出美军在该区域的防御体系存在漏洞。3月10日,胡塞武装宣称使用无人机成功突破美军航母战斗群防空系统,对航母周边的一艘驱逐舰造成损伤。外交层面,俄罗斯与伊朗在能源领域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了伊朗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地位。伊朗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非但未因制裁减弱,反而通过与周边国家合作得到巩固。3单极思维无法解困这场“红海危机”,深刻揭示出美国单极霸权在全球治理复杂性面前的力不从心。长期依赖军事和经济优势主导全球事务的美国,面对胡塞武装这样的非传统对手时陷入困境。美国试图通过军事手段解决“红海危机”,却引发更多的反抗和国际谴责,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也受到冲击。军事威慑无法掩盖美国经济影响力衰退、盟友体系因利益分歧逐渐瓦解的趋势。沙特、阿联酋等美国中东盟友对红海行动态度模糊,甚至私下与伊朗接触,寻求独立立场,导致美国盟友体系出现裂痕。伊朗石油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持续流向亚洲市场,也表明美国制裁未达预期。欧洲企业为规避风险加速推进“供应链区域化”,全球经济格局愈发趋向多元化。全球范围内,美国以“航道安全”之名行“霸权护持”之实的行径,遭到众多南方国家抵制。(作者系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一艘航母就位,美又搞极限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