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昏迷4个月奇迹苏醒!吉大一院医术点亮希望之光
近日,中国吉林网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创伤外科了解到,一名17岁的汪清县少年,在经历一场意外昏迷4个月后,成功苏醒,如今身体状况正逐步好转。这一病例不仅为这个少年的家庭带来新生希望,也让人们看到了医学在昏迷促醒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2024年10月,本应在校园里和同龄人一起读书学习的这个少年,在放学途中遭遇意外,撞上车辆。据孩子父亲回忆,当时路人用孩子手机打来电话,他赶到当地医院时,看到满脸是血、脸部变形的儿子,双腿忍不住发抖。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虽经抢救保住性命,但此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家人的呼唤始终得不到回应。看着孩子毫无意识地躺在床上,父母心如刀绞,担心他未来成为植物人。幸运的是,吉大一院神经创伤外科的医疗团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经过全面的脑功能评估,医生认为,尽管这个少年第一次颅脑外伤术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缺血情况,对大脑恢复产生影响,但与意识觉醒相关的核心结构功能较好,通过促醒治疗仍有苏醒的可能。吉大一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别黎介绍,昏迷促醒的手术方式分为无创和有创的神经调控,有创方式包括脑深部电刺激(DBS)和高位脊髓的电刺激。“考虑到少年脑结构受一定影响,医疗团队为他选择了高位脊髓的电刺激手术。这种手术的原理是,通过穿刺针将电极植入椎管内的外腔,利用电刺激器发出电脉冲信号,激活神经通路,推动神经再生,调节神经递质,进而帮助大脑更好地工作,提高患者的清醒程度。”他说。临床实践证明,大量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在接受脊髓电刺激术后,意识状态都能得到明显改善。手术效果立竿见影。术后一周左右,少年的手指开始能动,到了第九天,他喊出了“妈妈”,这让守候在旁的父亲激动得热泪盈眶。此后,随着持续治疗,这个少年的各项身体状况一天天好转,回归家庭、重返校园的日子指日可待。别黎副主任表示,对于昏迷患者和意识障碍患者,早期干预、精准评估、精准手术以及精准程控至关重要,这能最大效率地实现促醒。吉大一院神经外科提出“危重症患者活下来,昏迷患者醒过来,偏瘫的患者走起来”的目标,通过这三步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从而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慢性意识障碍患者超50万人,每年因各类脑损伤新增约10万人。这些患者呼吸心跳尚存,却被困在沉睡的身体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探索,正为他们带来新生的曙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