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琳事件采访团队发声:被特斯拉要求删稿
我们财经汽车团队昨天(19日)首发了“独家|陶琳回应车展维权事件:特斯拉不可能妥协”(详见:独家 | 陶琳回应车展维权事件:特斯拉不可能妥协),引发了一些传播。不少朋友问我当天的情况,鉴于事情发酵得超乎想象,我把当天的来龙去脉说一下。本次上海车展,我们团队(运营两个IP,出行一客和财经汽车)和汽车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员会联合设立了采访间,邀请迎接各路车界新老朋友进来一叙,这也是我供职的《财经》杂志首次在国际顶级车展上设立专访平台。陶琳的专访安排在19日下午1点半,但直到1点45分,前一位嘉宾长城欧拉的余飞和我们告别,我们还没等到陶琳,当时已经知道上午特斯拉展台发生的女车主维权事宜,想着陶琳正忙着处理这个事,仍继续耐心地等并保持和陶琳的沟通,大约2点左右,特斯拉派人和我们说希望我们到特斯拉的展台采访。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采访间就在特斯拉的隔壁,两家的沟通基本不靠电话,靠走。见面后,陶琳没想象中焦虑,很淡定,我们迅速开始并录视频,我们问上午的事,陶琳说“对方的诉求不合理,我们都愿意出钱去做车辆检测,她不愿意配合,一定要高额赔偿,我们不可能答应”、陶琳觉得这位女士也蛮专业的,背后应该有人,我们追问,她意识到不妥,终止了这个话题。我六年前在北京专访过伊隆·马斯克,深感陶琳的态度其实就是特斯拉总部的态度,就是马斯克的态度:用产品的极致来倒逼消费端,营销在特斯拉的体系里完全不重要。马斯克当时的原话是“I hate marketing”。这种态度也影响了近几年特斯拉中国的舆论形象,在大多数中国媒体眼里,特斯拉中国强硬、冷漠、不解释、只关注销量。比如去年品玩安排记者卧底报道特斯拉上海工厂“以次充好、血汗工厂”,全网沸然,特斯拉中国也就是一纸解释了事。自Model 3一路高歌猛进,Model Y开始降价,特斯拉在中国的受众越来越多,但口碑相比于Model S时代却是直线下降。我也直接问陶琳,有没有觉得用户的忠诚度下降了。陶琳很客气但又坚决地反问我,这应该是您的猜测,不一定有具体数据是吧?她说特斯拉做过调研报告,大概样本1000多,用户忠诚度没有下降,都是正面的,90%的样本人群愿意再次选择特斯拉。我当即问陶琳要调研报告,并且提出要参观上海工厂,陶琳支持,说让安排。我们团队三天前发了一篇长篇调查《特斯拉不再是神车》,此文还发在了《财经》杂志4月12日刊上。全文写了特斯拉的技术光环在褪减,频繁降价伤品牌,以及很多车企对特斯拉的看法,一言以蔽之,“天下车企苦特斯拉久矣”。文章客观理性,我也不怕和陶琳聊起这篇文章,她哈哈一笑,感谢认真做内容的媒体,我们希望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传递出去,希望和媒体建立一种更加新型的关系。坦白地说,这是一种我们团队非常认可的企业媒体观,出行一客和财经汽车成立未久,但基因是严肃的调查新闻机构,我们鼓励改革者、创业者,我深知当今的世界要做成一件事有多难,要建立一个提供良性价值观的公司和机构有多难,世间已无乔布斯,世间需要马斯克。之后我们还聊了数据安全引发的数据中心的设立、软件收费、二手车保值的话题,陶回答得不错,但这些主题在后面的传播中会网友忽视了。我们的记者手很快,一小时后文章写就,当时团队小伙伴有讨论,说要不要把可能背后有专业团队放在标题,这个会更起飞,我还是秉承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和的调性,认为不宜放大焦虑和矛盾,遂有了现有的标题“独家|陶琳回应车展维权事件:特斯拉不可能妥协”。稿件17点02分在财经汽车首发,经过腾讯、知乎、新浪、头条等的发酵,短短一小时内传遍全网,这时候,我们团队开始受到了一些压力。记者在车展现场接到了特斯拉的电话,沟通得挺激烈,这时候我们的展台还在特斯拉边上,但沟通方式已经靠电话了。之后我们团队在会展中心洲际酒店聚餐的时候,也接到多人电话,要求撤稿,记者不堪其扰,把电话给到我,我拿过来说,“基于特斯拉陶琳今天沟通时提及的价值观,我不相信这是特斯拉方面的授意,撤稿不可能”,平静地挂了电话,然后招呼服务员上一盘生蚝,吃后发现洲际酒店的这家伍臻全日餐厅做得不咋地。深夜11点55分,陶琳朋友圈转发了特斯拉中国的声明,“诚恳接受很多中肯的意见和批评”、“驾驶安全和产品质量不妥协”、“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将心比心和真诚是有温度的力量”。此言善矣!一晚上的发酵,此事已在车界沸然。20日早上我在我们采访间主持了3个采访,谈及此事时,多位车界高管私下都对陶琳的表态表示理解,从企业的角度,当然不能开先河,当然“不能对不合理的索赔妥协”,但为什么特斯拉这么说就会引发公愤,这家明星公司是需要思考的。20日上午,爬车顶维权的张女士被处行拘五日,我们团队收到多位车主私信“我们也不妥协”;20日,陶琳也已经从上海来到了博鳌亚洲论坛上,巧的是,博鳌亚洲论坛的官方合作伙伴正是《财经》杂志,并独家承制论坛会前会后刊。坐在喧嚣的车展现场,敲下以上这些字,我在思考“还有很多道路要走,也期待大家一起做点有意义的事”,这是陶琳和我的沟通,很善,但是,言是否达意,言能否指导行,这是我们所有人都要思考和反省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