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孩结婚不要彩礼引争议: 我经济足够独立
跟爸妈谈结婚的事,张口之前我做好了被骂的准备:“爸妈,结婚我不想要彩礼。”“现在是新时代了啊,彩礼呢咱们可以不要。”听到我妈这么说,我刚要舒一口气,谁料他们话锋一转:“但是你俩的房子,他们家要出60万首付和装修费。还要买辆车给你。”“……这不就是隐形彩礼吗?我也不想要。”“你这孩子是不是傻!你是嫁人,他是娶媳妇。这能一样吗,难道结个婚女方还要吃亏?”劈头盖脸的指责下,我只想和爸妈坦率地说一说,作为90女孩,我结婚为什么不要彩礼。我并不认同彩礼的本质两个人准备结婚,为什么男方要平白无故地给女方一笔钱?当然,如今很多彩礼的形式不再是赤裸裸地给现金或银行卡,而是“隐形彩礼”:男方要出房子出首付,为女方解决户口问题,或为女方找一个安稳清闲的工作等。本质上,都是男方要为女方提供便利的物质或生活条件。当然,大多数女方家也会回礼,但有一个不成文的原则要遵守:女方的回礼不能多过男方。不然“嫁出去闺女还要倒贴”,在亲戚朋友面前简直丢大了脸。知乎上关于彩礼的灵魂问题比比皆是过来人也曾劝我:“要彩礼只是入乡随俗,你不用想那么多。”就算这只是风俗,但风俗背后的含义——婚姻对女人来说就意味着牺牲,我无法苟同。在过去,婚后的女性必须承担起生育子女和照顾家庭的责任。作为其经济回报和精神安抚,彩礼因此而诞生。我并不愿意接受在这种语境下诞生的彩礼,也不愿意从心理上默认这种话语体系。即使在两性更加平等的今天,这种话语体系背后的价值观依然变相存在。你常会听到因彩礼谈崩的人气急败坏地说:“要我出30万?也不先看看自己条件值不值?”在这种逻辑体系中,不论是女方“开价”还是男方主动给与,彩礼的钱数在潜意识中会与女方的外貌、学历、工作和家庭条件进行等价估量。甚至有“得到越高的彩礼,则意味着女孩身价越高”的吊诡现实。作为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灵魂的人,我不愿意被这样评估,也不愿被“等价交换”,这与钱无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