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cbw 发表于 2019-3-6 11:48:53

父母逼着你结婚或者分手,怎么办?

在春节期间,很多中国父母逼着从大城市里回来的孩子,半年内必须结婚、必须生孩子,他们这么做并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这类父母往往把自己的面子,外界对自己的评价看得比孩子个人的幸福快乐更为重要。
如果子女没有看清这一点,没有认清这个真相就会很痛苦,会被一个问题逼死:为什么我的父母就不能在意一下我的感受?为什么我的父母就不能理解我?为什么我的父母不能按照我的方式来爱我?

其实,这和父母要求子女立刻结婚、生孩子满足自己的需要是一样的,都是强人所难,都是越界的行为。

父母在人生大事上干涉、强迫子女,子女在认知水平上强迫和干涉父母。

如果有人说这类父母是巨婴,要求父母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也是巨婴。

在这种亲子关系中,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两套不同的价值体系里,就像一个生活在热带,一个生活在南极,彼此无法接受和想象对方的生活状态,也根本没法好好交流和对话。

父母固守非常传统的价值观,把孩子视为自己的所属物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孩子要为满足父母的需要而活。在婚恋观上,个体幸福不幸福不是最重要的,别人有的,你也要有,和大家一样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生活在农村或者乡镇,处在一个人际关系网比较紧密的环境里,你家发生的一点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可能全村人都知道。他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也都是这样传统的价值观,认为孩子就是父母的所属物,孩子要听父母的话。父母在这样的价值体系中生活,如果孩子不结婚,不生孩子,他们就要承受非常巨大的压力,表面上是遭遇着他人所谓的关心和询问,实则是评判和非议。

于是,当孩子回要家,他们攒了一年的愤怒、怨气、不爽、压力就可以找孩子出出气。

而孩子坚持现代的价值观,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爱孩子,就应该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理解孩子。子女也希望父母不用在意面子,不需要在意别人的评价,能够做一个更现代的好父母。可是,回到家看到父母还是顽固不化,落后保守的样子,把面子看得比天大,就心急烦躁,觉得父母怎么可以这么不可理喻,怎么可以不在意自己的幸福、快乐,只在意自己的面子呢?

父母逼着从城里回来的孩子要结婚、生孩子,孩子不愿意而产生的矛盾,归根到底是两套不同价值观的差异带来的冲突,要怎么办呢?

讲一个朋友的故事,她找了一个男朋友,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男生的工作也不是她父母希望的公务员,而是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奶茶店和一家书店,而且书店还不盈利。但这个男生和我的朋友在一场读书会中认识,一见面两个人就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擦出了爱的火花,两个人价值观相似,沟通也非常顺畅,相处半年磨合,生活习惯也彼此适应,没有很大问题。

国庆假期,朋友带男朋友回家见父母。假期的最后一天,女友的父母对她说,“我们不喜欢这个男孩,他工作不靠谱,收入不稳定,你以后和这样的男人在一起生活会受苦的。我们不同意你们在一起,你回去尽快和他分手吧!”

女友听了父母的话淡定地答:“爸妈,你们不认可我的男朋友,我很难过也很遗憾,但是我还是很喜欢他,会和他在一起,不会分手的。”

父母听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第二天,给父母留了一些钱,这对小情侣就坐上进城的动车离开了老家。

之后,女友和这个男生又在一起了两年。

这期间,两个人过年过节会给女方父母打电话,表达关心,也会送一点礼物,放假也会回来和父母吃饭。

女方甚至会在电话里告诉父母,她其实很理解父母的想法,父母这一代人总觉得公务员、医生、老师才是稳定正经的工作,老了有养老金,听起来也体面,但是她和父母的想法不一样,她就觉得自己的男友挺好的,对自己好,工作也不错,时间自由,钱赚得不少。她还是会很坚定地选择和男友在一起。

经过这样两年的坚持,女方父母最终接纳了男生,从不同意他们在一起到祝福他们在一起。

可以说,我的这位朋友是内心成熟而强大的人,她有自己生活的主张,可以坚持自己的选择,不会因为父母的反对意见就轻易放弃。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关乎自己的事情上,我们做的选择其实不需要经过父母的同意,如果父母不同意你做的事情,你就不做,父母同意你做你才能做,只能说明你还只是一个听话的小孩,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大人。

当我们生活的主张和父母的想法有差异时,该怎么做呢? 我这位朋友做到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课题分离

什么叫课题分离?就是搞清楚这是谁的事。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怎么搞清楚这是谁的事情,谁的课题呢?

很简单,看看这个事情最终的后果和责任是谁来承担的。

无论何时结婚,选择怎样的结婚对象,还是就业,其实都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却以为这是父母的事情(他们的父母也这么认为),父母不同意,他们就只能放弃,殊不知选择的最终后果还是自己承担。

我朋友对父母讲的那句话其实是说:你们不喜欢我男朋友,反对我们在一起,这是你们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还是会按照我自己的意志来。

这就是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讲的其实就是一个人要有自我界限。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作者讲阿德勒心理学如何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困扰:“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我们很多人的问题正在于既没有能力搞清楚这是谁的课题,也没有能力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即既没有办法清楚自己的个人意志,也没有办法维护自己的个人意志,于是,自己的生活被别人(即父母)搅得一团糟。

2、 温和而坚定地坚持自己。

那怎么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呢?需要温和而坚定地坚持自己。这一点在亲密的关系中特别重要。

我有我的想法,但是我也在意你的感受和想法,很尊重你,但是我不会因为你的感受和想法就放弃我自己的目标和坚持。

既不讨好你,也不委曲求全我自己,但是我们还是在一起,彼此关心和在意。

这就是温和而坚定地坚持自己。

温和而坚定的坚持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对很多人来说很困难,因为他们很容易被父母的情绪所裹挟,进而自己也产生很强烈的情绪,然后与父母陷入对抗之中。

想象一下,父母逼你结婚,他们有很多的情绪,你能不能接住他们的情绪,不被裹挟或者刺激,然后平和地回应他们说:

我没有结婚,你们心里很烦很难受,担心别人议论,也担心我以后老了孤独,我知道你们很着急也很难,但是结婚说到底还是我自己的事情。我希望找一个喜欢的人结婚,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而不是随便找个人结婚。我们的根本目标其实是一样的,只是结婚早晚的这个时间上不一样。你们因为我的坚持,要承受一些压力,我知道,你们不容易。除了快点结婚,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来缓解这个压力呢?

这样的回应不仅看见了父母,接纳了父母,也把彼此从矛盾和对立的位置上拉出来,变成一起面对外在压力的盟军。

这个过程中,我们个人内心的强大和坚定是非常重要的,自己的情绪不被父母的情绪裹挟,然后还能坚持做自己。

我当初自由职业,报名学习心理咨询技术,转行做心理咨询师时,我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因为我认为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征得他们的同意,而且就算他们不同意,我也会做。所以,只是在开始接受培训课程时才打电话告知父母我的选择。

刚开始转行收入很低的一两年,我都在努力坚持,用自己的存款过日子,并没有让父母资助。因为不想父母太担心,自己默默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希望做出一点成绩后再和父母讲具体的情况。

后来,咨询工作渐渐有了起色,我的父母才觉得我的这份工作特别好,不用朝九晚五,自由度高又能养活自己,还能帮到别人。

现在,他们因为我的工作而感到自豪,经常对别人讲我是心理咨询师。

有的时候,父母之所以可以反对我们的选择,其实可能是我们对于自己的选择也不确信,也没有让父母看到自己的决心,和为了这个决心所付出的努力。

如果父母不认同你的选择,搞清楚这是谁的课题,这个选择最终的后果是谁来承担,自己的课题自己上,然后温和而坚定地坚持你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父母看到你的坚持,你努力获得的成果,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会在这个时候支持孩子的选择,毕竟他们已经没有反对的理由了,你的生活过得足够好,这本身就证明了你的力量,说明你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以及你的选择是正确的,你也能够自我负责。

当然,坚定地做自己也是需要资本的,如果你经济不独立,思想不独立,凡事依赖父母,就很难做你自己。

3、如果可以,尝试去引导和教育父母,和父母多一些交流,帮助父母多认识一点新事物,也带父母看看外面的世界。

其实,父母也并非完全无法改变,只是有的父母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地方,他们也没有读书或者上网学习的习惯,所以思维很容易受到限制。

我是从自己爸妈和公婆身上看到老人其实也有改变的可能性。

带着父母去旅行之后,他们看到更大的世界,看到更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后,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和包容度也变大了。我爸妈以前就觉得旅行是乱花钱,等他们真的出去玩了几次之后,就觉得旅行花钱还是值得的。我们给婆婆的手机弄了微信支付后,她会觉得买菜不用带现金是个非常好的事情。
公婆和我们在一起生活两年,有很多观念发生了变化,比如饮食习惯上也懂得营养均衡和搭配,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味节俭。面对逼婚的父母,如果可以,带父母到自己所在的城市生活一段时间,让他们知道离开原来那片土地,来到一片没人关心他们是否孩子结婚,是否有孙子的地方,他们的生活会轻松很多,观念也会有所松动。如果我们有能力,试着带父母去看一看更广阔的天地,也许到时你会发现父母有意想不到的改变。作者:meiya,86年女生,现居上海。畅销书作家,书评人,自由撰稿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父母逼着你结婚或者分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