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3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银行理财产品缺席打新盛宴 机构理论中签率为个人75倍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3:5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本报见习记者 刘 萌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8家大中型银行网点,大多数银行理财经理表示,银行没有推出打新类理财产品,市面上在售的产品不会超过10款
  近期股市行情火爆,新股上市普遍暴涨,一旦能如愿中签新股,投资收益将非常可观。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31日,已有71只新股发行,其中有30只的收益率超过200%。本月13日起,上交所11家、深交所中小板2家、创业板17家共30只新股集中发行,“打新”再度成为投资者热议话题。不过,与打新高收益相对应的,个人打新中签率可谓低得惨不忍睹,打新类理财产品的市场需求显而易见。
+ m6 d' ]0 v' W- k  为此,《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了8家大中型银行网点,大多数银行理财经理表示,银行没有推出专门打新类理财产品,目前市面上在售的银行打新类理财产品不会超过10款。
2 R" l* r, G$ i9 {  打新产品曾火爆一时  z& d' z% {! o  m9 m: Z
  银行打新类理财产品曾经在2006年-2008年火爆一时。7 v$ S4 L# s3 l8 r5 N$ ^  E) S
  2006年,中信银行推出国内第一款“打新”银行理财产品,1万元起步,周期为6个月。自此,打新股理财产品开始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称雄。. `( X1 z7 h2 H8 ], @5 h# F* {
  2007年,在国内股市一路狂飙和新股暴涨的影响下,打新类银行理财产品更是赚的盆满钵满。统计显示,当年银行理财打新产品平均年收益率高达18.5%,最高收益率超过23%,成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之王。在这类产品的发行高峰(2007年),银行共发行打新股理财产品236款。0 F9 Q3 v7 @' R- I
  不过,2008年以后随着股市逐步走熊,新股和次新股破发现象逐渐增多,部分新股甚至出现上市首日破发的现象,打新类理财产品出现亏损。随着2008年9月IPO的暂停,打新类银行理财产品也慢慢从市场上消失,直到2009年6月IPO重启才再次出现。但由于监管政策的改变,2009年再次出现的打新类理财产品并没有延续之前的良好势头,发行数量骤减,2009年仅有7款银行打新类理财产品发行,并且陆续退出了市场。6 d8 J' B- v# f- m: B7 b+ }$ C
  2012年4月,证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将网下配售股份的比例提高,并取消了网下配售股份3个月的锁定期。这为机构打通了网下从事新股投资的渠道。面对政策放宽、市场回暖的新股市场,银行重燃参与热情,以打新股为投资方向的银行理财产品重现江湖。但是,在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后,银行的尝试再度遭遇了“滑铁卢”。同年年末,IPO再度暂停。) w$ d0 ?5 g0 E! i( `5 k; t
  2014年1月17日,纽威股份上市,成为新股发行暂停一年半之后首只上市的股票,截至2014年年末,A股市场共有125只新股发行。进入2015年,国内股市一路长红,IPO再次提速,4月份已经下发了30家公司的IPO批文,这是本轮IPO重启以来最大规模。截至4月17日,已有25只新股的中签率公布,其中,中签率最低的汉邦高科仅为0.1956%,中签率最高的江苏有线也只有1.239%,排名第二的珍宝岛中签率为0.8283%。
; ~4 p4 q" a  x" i  \: D  银行坐失良机0 _7 w/ J, O& i1 A) J
  与2007年打新理财产品的火热局面相比,此次新股发行重新起航后,银行对于打新的热情似乎严重缺乏,多数银行并没有发行和打新股相关的理财产品,只是部分代销基金参与打新,但数量依旧很少。. q" V' g; q9 U8 W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与“打新”相关的银行理财产品不是很多。据民生银行一位理财经理介绍,“由于股市回暖至今也就是五、六个月的时间,银行并没有足够的时间专门开发相关产品,目前市面上银行在售的以打新股为主的基金产品均是代销产品。当然,随着看到打新基金一日售罄,市场火爆,银行也在考虑重启打新理财产品”。2 |1 f. E% }  A6 Y, G  z( \
  另外,也有部分银行的理财经理表示,近期股市行情火爆,多家银行推出了年化收益率逾8%的高收益率结构性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多是挂钩股市概念,尤其“一带一路”,、“互联网+”、“工业4.0”等热点话题。$ \) ^, J2 u4 R9 O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去年年末起,各家基金公司就已经把握形势,推出几百种与打新相关的基金。, T& l) Y: a) Q
  事实上,银行不主动开发相关产品品,在客观上就可能造成市场份额的流逝。据记者在银行网点了解,部分投资者确实在存款和理财产品到期后不再继续存入或购买,而是调动资金自己进行打新、或者选择基金公司的打新产品。
  O/ n4 c( y: n3 O- @8 Z, [5 ?  不过,已经有银行注意到着这个问题,并着手改进。4月7日,交通银行总行私人银行业务中心发行了私银“睿行”全新产品,就以新股申购为主,但该款产品门槛较高,起购金额为50万元。此外,2012年9月开始发行的光大银行阳光新股通目前仍在发售,每个月的15号为开放日,被称做向普通投资者提供丰厚“新股制度红利”的专注网下打新理财产品。5 @- u) l: i: b0 n' {6 t$ a7 K
根据光大银行阳光新股通的测算,“新股发行在4亿股以下的,一般网下打新配售比例为公开发行量的60%,最终获配投资者仅为10-20家,理论上是网上打新单个投资者的75倍以上。如果普通投资者选择网上打新,网上配售比例为公开发行规模的40%时,理论上单个投资者即使网上打新全部中签,最多仅可申购公开发行规模的0.04%,而网下打新投资者入围后的平均获配量为公开发行规模的3%”。
+ x7 t0 I4 Q  P8 ^* q  “此前对资本市场IPO表现火爆估计不足可能是多数银行对重启打新产品兴趣不大的主要原因,随着目前打新财富效应显现,未来或许更多的银行将主动发行打新产品”,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 r1 E- L# v9 l) }4 j) z$ b( [! G9 @

6 K' ~/ h4 T& u7 a4 k" z+ u# L* A, d, @
新浪微博 QQ空间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6-3 23:39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038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