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119|回复: 0

江西八旬老人用拾荒还债铸就大写诚信人生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发表于 2015-9-22 15: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上饶市广丰区沙田镇坞龚村村民陈德柱,凭借祖传的酿酒手艺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第一人,稳当当的万元户。因诚实守信,陈德柱当起了时下流行的“保人”:从富裕的村民手中借钱过来,再借给有需要的人,中间赚点利息。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历经改革开放的大浪淘沙,不少人在市场折戬,陈德柱不少债主无力还钱甚至跑路躲避债务。作为“保人”的陈德柱却没有赖账:愣是把30多万元的债务扛起来,这一还就是25年之久。(9月21日中国江西网)

  看得见的榜样最感染人。年逾83岁的陈德柱向记者出示一本账簿。那里记录的是一个江西农村老人的诚信人生。“死前一定要把欠大家的钱都还清。”25年,9100多个日夜,陈德柱变卖家中四处房产、也曾远赴上海寻找债主,如今依靠拾荒依然坚持还债!“还差2万多就还清了。”像陈德柱老人这样的典型人物,他们生活在群众中,周围人看得见,比得着,学得会,身上焕发着无穷的感染力。深入挖掘和宣传群众中的诚信典型,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行,对诚信建设尤为重要。

  诚信的基因是善良和友爱,其表象富于同情。说起这二十多年漫漫的还债之路,陈德柱的老伴祝美娟忍不住湿了眼。她可能并不懂得太多的大道理,但她和陈德柱一样,坚信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难为留自己,方便给别人,这也是人间无私之大爱。

  为了心里踏实,需要半生付出。欠债的日子过得很不踏实,这一根深蒂固的理念,是诚信者的人生信条,也是垒砌诚信社会大厦的起墙立柱之基。陈德柱为了还钱,年逾八旬不息劳养老,整日走街串巷捡拾废品。辛劳二十几年,就是为了“心里踏实”。诚信不是空口白话,往往是真金白银,甚至多少年的辛勤付出。

  “虱多不痒,债多不愁”,是一种无心无肺的心态,也是“欠钱不踏实”的反面。依理而论,欠债的终端并非保人。陈德柱的不少债务人无力还钱甚至跑路躲避债务。经陈德柱担保的几个生意人因为生意倒闭而不能还债,从此东躲西藏。难道他们不该尽还债之责?

  惩戒失信是对守信者的最大支持。在一个诚信度高的社会中,失去诚信的成本很高;在一个诚信度低的社会中,固守诚信的代价很大。在制度规范的前提下,提高失信者的成本,让其“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使失信成本大于守信成本,才能激发人们的自觉守信行为。陈德柱欠债,是他人失信所致。对这个“他人”,理应受到惩戒和谴责。如果任凭守信者“黄皮寡瘦”,失信者小日子红红火火“嘴里流油”,乐哉悠哉,那么诚信的社会自觉很难“高大上”。

  对诚信的坚守者,政府和社会要多一份关爱和帮助,让人们切实感受到讲诚信光荣,不吃亏,有尊严。“今生不欠来生账,子债父还”的吴恒忠、 “还了钱,心里才踏实”的退休老人李玉珍、49年后“连本带利”找到医院还钱的温州父子林国梭和林继排、江西上饶当挑夫67载替父还债的87岁老人郑宜栋,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同样是一种“诚信胜金”信念的表达,令人感佩。但这些为诚信默默付出的人,长期生活在窘迫之中,生计艰难,似乎“好心并未好报”。可见,建立诚信扶助机制,也是建设诚信社会的需要。多为诚信之根施肥浇水,诚信之树才能茁壮成长,浓荫蔽日。

  文/张铎木


. Z  n; T9 g4 D" A&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3-28 23:24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038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