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四川省威远县向义镇解放村五组土地流转土地严重流失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0-10-12 17:36
标题: 四川省威远县向义镇解放村五组土地流转土地严重流失
+ }, w- D8 u3 A3 q7 I" `  v
$ j2 C% E/ q4 l# p. p2 E" _
四川省威远县向义镇解放村五组流转土地。在流转土地时2018年9月到2019年2月流转业主杨剑从自贡市建筑工地,棚户区改造区等地方拉来大量建渣、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倒入农田、耕地达十几万方。一车大概一百到一百五十元一车的价格、再把耕地表面泥土拉到自贡去卖。从中获利。在这几个月当中向村镇、县里多个部门举报无仼何结果。使解放村五组成了名符其实的垃圾山,土地破坏达六七十亩。举报无人理无人管的状态。不得以在2019年3月省委巡视组进驻内江,向省委巡视组举报才制止了倒建渣弃土、垃圾的违法行为。经过了多部门调查。但也无仼何人得到相应惩罚。让人感觉有种官商勾结、官官相护的感觉。老百姓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时不时得,村镇领导还通过举报人的亲戚、朋友各种关系、对举报人进行软暴力威胁。举报人生活,工作受到严重打扰。在经过内江市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后,进行报复性破坏土地、他们把可以种庄稼的好的耕地推毁,形成光秃秃的石头上,农田被深挖也不能种植。破坏耕地、农田又增加二三十亩、总共破坏达百亩左右。向铕里反映无数次,下来看了,第二天又在破坏。村民力量微薄也是无可奈何。到今年八月三十日要拿流转土地费每人每年五百元,全组有二百多人由于地少,有些大人小孩到现在也没有地有些户一家九口只有四人有地,一半以人无地。一份地一份钱。但就是这么少的流转费今年八月三十日一分钱也来拿到。现在流转业主说无钱,倒了十几万方垃圾、获利上百万左右,到哪里去了。有些村领导干部家属现在放出风声赶流转业主走。这是何居心,上百亩的土地谁来复垦,流失的土地谁来负责。现在五组村民也只能要求,要么复垦、要么拿流转费。现在又在打鬼主意又想拉建渣进来修路,又在打如意算盘,拉进来就没完没了。真的村民感到好无助、好无奈,碰到祸害一方的流转业主、碰到不作为的官老爷们。
, w- S; H7 A6 v, R! L6 G- I& r' [- k" Z$ e8 d* A4 z2 m$ w
我们是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向义镇解放村五组的村民,我们全村土地2018年9月份被流转出去, 流转政策是好但是被杨剑这种不怀好心之人钻空子【以流转土地的名义,倾到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倾倒垃圾十几万方、土地破坏七、八十亩】全村土地及全村的水利设施被毁坏!此人违背国家政策但是得不到该有的惩罚,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情况现在这么严重,资源要素日益趋紧 居然有人用良田来倾倒垃圾没人管??期间我们有往镇里面反馈过此事但是没用,杨剑还是在继续破坏良田及倾倒垃圾,直到省巡视组下来我们向上反应倾倒垃圾事宜才稍微稍微停滞下来,但是检查之后出具的报告里面并没有帮我们村解决实际的问题太潦草了事,回复的问题不得人心想问确切的答案:1、毁坏的土地今后该怎样?土地谁来复耕?2、地下掩埋的垃圾怎么处理?没有说!!!【村民们强烈要求挖出来拉走】绿水青山不是垃圾山;3、流转费用村民现在拿不上该怎么处理?省巡视组走之后杨剑继续挖山破坏生态,期间我们多次跟向义镇政府反馈杨剑在挖山破坏农田生态,政府只是嘴上在说让我们监督,但是并没有实际的行动来阻止杨剑的破坏,导致现在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以前的绿水青山被挖的光秃秃的,以及现在一到雨季整个山都在跑水以及黑臭的水往出冒【地下垃圾所致】,这些都有图片视频,目前全村拿不到土地流转费用,请省长、市长帮助我们全体村民处理此事!!!望上级单位详查为盼!                                      解放村全体村民           [attach]235299[/attach][attach]235298[/attach][attach]235296[/attach][attach]235295[/attach][attach]235294[/attach][attach]235293[/attach][attach]235292[/attach][attach]235290[/attach][attach]235289[/attach][attach]235288[/attach]                      2020年9月30日星期三
% X$ S  f3 ^( b4 j  |2 @+ e
6 C3 {( {, g8 J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icbw.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